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华版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感受人物的特点,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课前解析

课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第一部分中,毛主席看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整整一天没说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还情不自禁地念着儿子的名字。这些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第二部分中当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时,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里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当时的毛主席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是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上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既呼应了课文题目,也象征着毛主席博大的胸怀,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插图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彭、拟”等15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重难点)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重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彭、拟”等15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3.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还记得第9课《古诗三首》中诗人们所抒发的那颗心系家国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些边关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丧子之痛的,他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最终作出了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的决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步了解课文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学认字。熟读词语,了解词义。(出示课件4)

彭德怀拟定参谋奔赴特殊踌躇黯然马革裹尸

(2)识字方法。(出示课件5、6)

组词辨析法识记:彭—鼓拟—似赴—赶黯—暗

(3)学写字。(出示课件7)

重点指导:彭、眷、尊、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了解背景资料(出示课件8、9)

抗美援朝资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国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四、再读感知,厘清结构

1.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忠骨”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出示课件10)

预设:“忠骨”指忠臣的遗骨。在课文中指毛岸英。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1)

预设:课文由两部分组成。

3.同桌交流: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2、13)

第一部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关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毛主席看到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的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五、再读课

文档评论(0)

钟爱书屋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为中小学学生教育成长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教师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学习及授课,提高趣味性,鼓励孩子自主进行学习,资料齐全,内容丰富。

认证主体韵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40JF6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