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原浆散文”倡导类似复活传统酿酒工艺,是文学事件,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学行动。其志在矫正当下散文创作的某些误区。不过,仅仅依靠“原浆散文”稀贵的“原浆”,很难彻底矫正散文界由来已久的勾兑注水风气。但即便如此,倡导“原浆散文”依然是有意义的。就其行动和实践而言,我认为说它是一场静悄悄的散文文体变革也不为过。
类似“原浆散文”,《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对应好散文的发生。大概在2017年,他曾经说:好散文是一种娇贵的恩赐,你可以等待、酝酿、诱导,却很难策划和炮制。那等待的过程,有时如稻谷的有机生长,需要耗费几个节气,有时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费几十年或上百年。和一般只看文本最后的呈现结果不同,这里将好散文的生成视为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程控制。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浆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大众、时代、现实生活、人与文之常情常理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倡导和矫正。远的不说,2007年,针对“新散文”疏离现实和大众,沉溺于智性和炫技,杨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差不多同时,周闻道等人提出无遮蔽、敞亮和本真的“在场主义散文”。其内涵和边界并不统一,文学批评家陈思和的理解相对平易,“就是作者必须在场,必须面对生活的实际状况,不要用文字当烟幕把生活遮蔽住,要直接明确地表达生活的本来状况和作者最冲动、最原始的想法,这是散文的灵魂”。
尽管重心有别,预期也不尽相同,“原浆散文”还是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是一脉上的。
(摘编自何平《光明日报·“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2023年10月11日)
材料二: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原生态散文似乎是你的标签,重要标签。你也是这个流派下的标志性作家。虽然我看到你在书上说,你不愿意站到某个旗帜下,也不愿意被归类。但至少,你是散文原生态的首倡者。
杨献平(以下简称杨):关于“原生态散文”这个主张和提法,它有个背景。即,2000年到2006年左右,整个中国的散文写作一方面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追求形式、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基本上沦入了“向内转”“玄怪异”的窠臼。
“原生态散文”与其说是理念,不如说是主张;与其说是另立流派和旗帜,不如说是对当时整个散文写作的一个呼吁。当然,说校正我觉得也可以。但是,一个毫无力量和“资源”的写作者,做这样的事情,是对批评家的僭越,也是自不量力的。幸亏,有一些朋友支持,我们一起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为了证实或者说呼吁,更为了引起一些注意,我为该书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后记,明确提出,散文应当具备“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的品质。其实这几个关键词,也不是我首创,古人早就说到了这层意思。所幸的是,这本书在散文界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姜:你当初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文学概念呢?就“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而言,其实所有文学种类都应该有着这样的理念啊!
杨:正如你所说,这个理念不仅是散文的,也是艺术的根本之道。“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和众生关怀”,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我们传统文学的血脉,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重新提出和张扬这样一个理念,一是基于当时的散文写作氛围。这一点上面已有解释。二是强调回归传统。所幸的是,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真题北京卷《红楼梦》考题及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三语文联考作文: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01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03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7篇高分范文及点评.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1月时事热点.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八省通用)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课标II卷)含作文例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