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细菌侵袭过程:借助表面结构,粘附与定植借助侵袭性酶:繁殖与扩散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利于细菌在局部定居繁殖。粘附是侵入的首要条件(1)细菌表面结构物质构成粘附的表面结构菌毛等粘附因子其它表面物质磷壁酸粘附具有特异性决定细菌扩散能力的因素:侵袭性酶。(2)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促进血液凝固,保护病原菌。链激酶:促进纤维蛋白凝块溶解,有助细菌及毒素扩散。链道酶:分解核酸,促进扩散。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分解结缔组织,促进扩散。卵磷脂酶:分解卵磷脂,溶解组织细胞。SIgA酶:破坏粘膜SIgA,促进黏附与扩散。抗吞噬、抗正常体液的杀菌作用损伤吞噬细胞(3)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细菌能否侵入血流,是引起全身扩散的关键。扩散造成后果全身扩散(经血液、淋巴液)局部扩散(表层、深层)指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伤作用的毒性物质。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毒素来源:主要由G+菌产生,少数G-菌成分:属蛋白质,不耐热释放方式:分泌细胞外或裂解释放毒性:强特异性:有抗原性:强可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免疫预防(1)外毒素神经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细胞毒素:如白喉棒杆菌毒素肠毒素:如霍乱弧菌肠毒素外毒素种类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致肌肉强直性痉挛破伤风杆菌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毒素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白喉白喉棒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鼻咽腔)飞沫、污染物品鼻咽喉气管局部细菌和毒素的作用灰白色假膜粘膜水肿及假膜脱落,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外毒素入血毒血症心肌肝肾上腺外周神经内脏出血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2~7天潜伏期致病机制: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患儿及米泔水样粪便最强的致泻毒素霍乱弧菌来源:主要由G-菌产生成分:脂多糖,耐高温释放方式:裂解释放毒性:弱特异性:无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不产生抗毒素不能制成类毒素:无免疫预防作用(2)内毒素病理作用发热反应:导致体温升高白细胞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先减后增微循环障碍与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毒强则量少,毒弱则量多。呼吸道消化道创伤节肢动物接触传播多途径(三)细菌入侵的途径(二)细菌侵入的数量(四)机体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外源性内源性(五)感染的来源与类型1.感染的来源病人、带菌者、病畜、带菌动物及环境菌群失调、移位定居、免疫力下降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细菌性感染的类型按病情按部位(1)毒血症:菌局部繁殖,外毒素入血(2)菌血症:菌入血,未生长繁殖(4)败血症:菌入血大量繁殖(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致败血症,并到其它器官引起新病灶。全身感染的不同表现(3)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大量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后引起的全身症状。?1.葡萄球菌所致疾病(六)部分细菌所致疾病(1)侵袭性局部感染全身感染(2)毒素性假膜性肠炎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2.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呼吸道、产道感染、淋巴管炎(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坏疽肺结核颈淋巴结核胸腰椎结核?皮肤结核病3.结核分枝杆菌(1)呼吸道(2)消化道(3)皮肤损伤细菌性疾病可用常见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
头孢霉素等。小结*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常以游离状态存分布细胞质中,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常成串排列,称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核糖体之间靠mRNA连接。而真核生物细胞的核糖体既能够以游离状态存于细胞质中,也可以结合到内质网上,颗粒的沉降系数为80S(60S+40S)。这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区别。*(1)多层膜结构,通透性很差。(2)组分:水分少(5%),DPA(吡啶二
羧酸),富含疏水性角蛋白。(3)抗性强:热、酶解、辐射、药物。(4)休眠体,新陈代谢几乎停止,一个芽
孢产生一个个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