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点】
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教学难点】
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回忆读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的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语句,品一品
1.教师引导: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和体裁都很丰富,有诗,有回忆录,有演讲稿,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走进语文园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2)
2.教师提出要求: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阅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看看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4)
3.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
(1)课件出示《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我们学过文章的开头结尾,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预设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4月28日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
(2)关注设问式开头。
(出示课件6)《藏戏》文章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名学生朗读。
②教师提问: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这个开头运用了排比和反问手法,激发读者好奇心。
师小结: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3)关注提问式结尾。
(出示课件6)《匆匆》文章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提问式结尾,更加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起人们珍惜时间的决心。
教师提问:提问式结尾还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疑问结尾,发人深思。
(4)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出示课件7)出示《草原》文章的开头:
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②教师相机补充: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关注以景烘情式结尾。
(出示课件7)出示《那个星期天》文章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为中小学学生教育成长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教师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学习及授课,提高趣味性,鼓励孩子自主进行学习,资料齐全,内容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