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家校冲突的特征、症结及应对策略
李丁薇陈鹏
摘要家校共育过程中,冲突往往伴随合作而存在。基于家校冲突的稳定性与多变性、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破坏性与建设性、隐蔽性与爆发性的多维特征,以及家校双方信任危机爆发、权利边界模糊、育人倾向差异等现实症结,可以从关系、结构、制度层面,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育人能力;明晰角色定位,重视沟通交流;健全合作机制,保障双方权益的家校冲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家校冲突;家校合作;学校共育
引用格式李丁薇,陈鹏.家校冲突的特征、症结及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20):17-21.
尽管家校合作的顶层设计已趋于完善,但家庭和学校在互动中的分歧和争执屡见不鲜。事实上,这种冲突无处不在,且具有多维特征,也能为合作提供契机。因此,本文在分析家校冲突的多维特征和现实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以推进家校互动中冲突与合作的共生。
一、家校冲突的多维特征
在社会学中,冲突并不是一个单一、片面的概念,它具有多维度的特征。家校冲突作为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保留了冲突的固有特质,同时也包含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特征。
1.稳定性与多变性
2.现实性与非现实性
3.破坏性与建设性
4.隐蔽性与爆发性
二、家校冲突的症结剖析
从宏观到微观来看,家校共育涉及教育系统、教育空间、教育主体的问题。事实上,家校合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和教师双方。因此,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剖析家校冲突的症结。
1.信任危机爆发
信任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受信方的胜任力不足,而且还与受信方的不及时、不明确的回应有关。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教师和学校往往担任受信方的角色。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胜任力不足,必然会导致家长主动降低信任程度。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回应也影响着家长对校方的信任。面对家长的质疑,学校消极的回应会加速“信任之楼”的倒塌。另一方面,托信方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信任关系的构建。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边界愈发模糊,逐渐丧失了自身身份的独特性[8]。很多家长的学历与见识远高于普通教师,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他们总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教师的行为和学校的管理。这些相对负面的“无声评价”会造成教师的抵触心理,并一点点地侵蚀家校信任的根基。家校双方在问题解决方面受阻、在情绪交流方面受创时,信任危机便一触即发。信任危机不仅不利于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而且极易形成非现实性冲突。
2.权利边界模糊
交叠影响域理论指出,家庭、学校应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两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9]。但是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双方的“越权”现象频频出现。家校双方的“越权”与“让权”并无确切的先后顺序,但二者却可互为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的形成,不仅是双方为了保证合作的稳定,避免冲突,自发给出的“回避式”回应,而且是家校合作“失界”的体现。
由于有边界的存在,每个事物才获得了自身的规定性,无边界的事物只是一种抽象存在[10]。随着家校之间的权利边界逐渐模糊,家校共育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教师“越权”,家长“让权”,学校教育成为绝对的主导,而家庭教育则被弱化。例如,教师忽视与家长的沟通,以“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二是家长“越权”,教师“让权”,家校合作呈现“群魔乱舞”的现象。例如,家委会凌驾于班主任之上组织班级事务。事实上,“越权”未必是个体责任意识的强烈表达,其中包含教师面对升学压力的无奈,家长“望子成龙”的内卷心理,以及得不到其他组织回应的无助;“让权”不只是教师或家长表现出的做“甩手掌柜”的潇洒,也有对学校权威的“敬畏”,以及对家长爱子心切的“理解”。主动或被迫的“越权”和“让权”,不仅导致教师和家长个体间的权利冲突,引发双方的不满情绪,而且易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冲突。
3.育人倾向差异
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源于二者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共同利益与追求。但是,处于合作关系中的家长和教师并非完全是“统一战线”,而是呈现出“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魏拉德·沃勒尔(WillardWaller)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天敌”[11]。育人倾向的差异导致彼此间深度合作的困难,也是促使二者形成敌对关系的原因之一。
对于家长来说,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场域,家庭教育也伴随儿童的一生。因此,家长往往以“帮助儿童成为完整的人”为育人取向,倾向于关注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以“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为育人取向,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两种育人倾向无关对错,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整全发展。因为育人倾向和立场的不同,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难免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课整理书包有条理(课件)-一年级上册劳动鄂教版.pptx
- QJ 2850A-2011 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doc
- 2025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含视频).pptx
- 消防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v2.pdf VIP
- 《智慧运输运营》课件——项目七 物流运输决策.pptx VIP
- Unit 7(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pptx VIP
- (2021-2025)中医医院“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pdf VIP
- 活在课堂里 课件.pptx VIP
-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docx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