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领会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2.学习运用评点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利用相关注释和参考资料独立研读文本,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2.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就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孔子仁、义、礼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2.将对孔子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思考用评点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纪念日,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尊师重道精神,由辅仁高级中学语文组举办“读圣贤书,明仁义理”的纪念活动,师生共同接受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的洗礼。高二语文组负责的是围绕《论语》的学习举办一系列的交流研讨和写作评价活动。
学习活动一:诵读吟咏,疏通理解文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也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但对高中生而言,《论语》的阅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章句虽短,却是“微言大义”,学生知道大致的字面意思,却很难把握章句的核心思想。所以,先鼓励学生课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理解这十二章的字面意思,对文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对十二章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准确地注解,也能对十二章句的文意初步加以解说,然后在课上提出自己的困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惑。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章中的“就”如何准确理解?
第二章中为何要将“仁”和“乐”联系在一起?
第三章中的“闻道”如何理解?
第四章中的“君子”和“小人”如何理解?
第五章中的“见贤思齐”和第一章中的“就有道而正焉”有何不同?
第六章中的“文质彬彬”如何形容君子?
第七章中的“重”和“远”如何理解?
第八章中的“止”和“进”如何理解?
第九章中的“仁者不忧”如何理解?
第十章中的“克己”和“复礼”有何联系?
第十一章中的“恕”是否可以理解为“宽恕”?
第十二章中孔子为何要提出学《诗经》?
讨论解决困惑(师生互动):
第一章中的“就”是“到,赴”的意思,即不断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主动虚心去请教学习。
第二章中提及“仁”与“礼乐”的关系。《八佾》这一篇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礼记》所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记》又有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礼和乐是相互关联的,其功能作用也是相补的。相敬则不争,相亲则不怨,天下便安宁。其实“仁”是“礼乐”的内在基础,“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这一章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据统计,“道”字在《论语》中出现过60次,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一个笼统的术语,更接近于“道德或道理”,“学术或方法”。
第四章语句简单,但理解起来略有分歧,关键在于对“君子”“小人”的解释。有的解读把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则小人指无德之人;也有的解读把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其实这两种解读都符合孔子的思想,并没有分歧和矛盾。
第五章中的“见贤思齐”的意思接近于前文提及的“就有道而正焉”,区别在于“就有道而正焉”是一种更为主动的行为,而“见贤思齐”则更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都是要虚心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
第六章中的“质”是君子的内在“质朴、朴实”,“文”应该是形容君子的外在“华美、有文采”。本章说的是君子要处理好质和文的关系:内心要保持朴实,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说话办事有礼貌,这也是儒家君子气质的体现。
第七章中的“重”即对应前文的“任重”,因为以“仁”为己任。而“远”对应了前文的“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任重道远”是对“士不可不弘毅”这一中心句的解说。
第八章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生动地说明做人做学问的道理。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此时最容易懈怠;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倒了一筐土,也不能畏难。孔子特别强调“止”和“进”,其实是为了强调不管“停下来”还是“向前进”都在于自己的选择,和第十章中的“为仁由己”是一样的道理。
第九章中的“仁者不忧”其实是要结合第十一章的内容和《里仁》《雍也》篇的内容来理解,《里仁》篇载孔子与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第二册:Unit 2 Be sporty, be healthy(Extended reading).docx
- 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第二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 Reading.docx
- 高中英语译林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2 Subject clauses(第一课时).docx
-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6.2.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课时).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 教学设计.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教学设计_1.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教学设计.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探究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设计.docx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等差数列,对称求和.docx
- DB29-144-2010天津市地下铁道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ocx
-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2.docx
-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英语试卷.docx
-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三(六十五届)友好学校下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云南省新平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生物.doc
-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2.docx
- 99R101 燃煤锅炉房工程设计施工图集55.docx
- D503-D505防雷与接地(下册)彩色版.docx
- 70-通风管道沿程阻力计算选用表 08K-508.docx
- 18GL204 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_3395.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