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本题包括“概括分析”和“概述”。“概括分析”适用于纪传体文本。其选项编拟的基本模式为:对传主某个特点的概括+具体的事实分析。纪传体文本以传主为中心叙事,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所以适用“概括分析”模式。此类题型辨误的着眼点有三:概括是否有误;事实分析是否有误;概括与事实分析之间的配合是否有误。“概述”适用于纪事本末体文本和编年体文本。其选项编拟的基本模式为:对事实直接加以概述。纪事本末体和编年体文本以时间和事件为中心叙事,所以适用“概述”模式。此类题辨误的着眼点在于:选项表述与文本是否有出入。
一、题型示例
(2024新课标Ⅰ卷)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错误,原文“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称道李广”是为了替李陵辩白,并不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故选C。
二、基本方法
1.比对关键词句——防故意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对事实的现代汉语表述中,扭曲原文词句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
(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误区所在。
【选项】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原文】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
【解析】关键词句理解错误。A选项中说“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与原文意思不符,只要知道此处的“募”为招募义,并非捕获义,就不难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错误的。“募”作招募义是常用义项,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苏武传》中“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募”就是这个意思。
2.比对时间、空间——防时序颠倒、空间穿越。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混淆地点、颠倒空间关系。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误区所在。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原文】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解析】时间顺序不当,原文有“居顷之”,表明了事情先后次序。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时序颠倒)
3.比对人物——防误解形象、张冠李戴。把人物的言行及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误区所在。
【选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解析】比对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知,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张冠李戴)
4.比对事实——防断章取义,混淆事实。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对多个人的评价进行杂糅混编,东拉西扯,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误区所在。
【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解析】“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铸就未来.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底线之光,照亮青春之路.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梳理.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跟着《人民日报》写精彩结构(标题+分论点+结尾).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与春晚相关素材分类汇编.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备考:怎样写好议论文的辨证语段.docx
- 2025年新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在奋进与暂停的平衡中前行.docx
- 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