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因病理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因:外伤、劳损、受寒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发病椎间盘的组成:纤维环、髓核、软骨板。椎间盘的作用:稳定脊椎、缓冲震荡等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1.依据髓核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1)向椎体前突出,不能引起特殊症状,无临床意义。(2)向椎体内突出,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久之,缺口边缘可出现钙化。(3)向椎体后缘突出,一般所谓椎间盘突出,实际皆属此型,因为向椎体后方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根,产生临床症状,故为三类中最重要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1、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痛:深在,有加重因素(腹压增高时)放射痛:为坐骨神经的行程(大腿后---小腿外----足背)痛:为炎症急性期主要表现麻:为压迫,或压迹效应,炎症消退胀:为椎管内压力增高的表现椎间关节退变累及颈神经根,颈肩臂痛并有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50%~60%,好发于颈5、6、颈6、7及颈4、5间隙。主要临床症状有颈肩臂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节段棘突压痛。颈6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退,肱二头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颈7或颈8神经根受累则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力减弱,握力差,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消失。颈5神经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力减弱。*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oarterialimpairment)椎间关节退变压迫并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卧床休息数小时,多至数日症状可消失。症状严重者,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进食呛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一过性耳聋、失明等症状。有时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区别。*2、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手、足或肢体麻木,僵硬不灵活,握物不稳,写字、持筷不方便或行走不稳,足下踩棉花感等是常见的主诉。部分患者有尿急、尿频或排尿困难,及胸或腹部束带感的症状。体征方面一般有脊髓长束受损体征。肌力减弱,但肌张力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有时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大多数都有Hoffmann征及Rossolimo征阳性,部分患者有Babinski征阳性。常有针刺觉及温度觉减退,但并不一定与脊髓损害的水平一致。深感觉往往正常。有时上肢出现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的体征,上肢力弱,肌肉萎缩,肌腱反射消失。此时,应与神经根损害的体征相鉴别。颈椎病性脊髓的损害一般为不完全性的,常常累及两或三个节段。即使一个节段受损也可能波及相邻节段。另外,损害也可能偏于一侧。因此,临床症状与体征并非完全相同。上、下肢或左、右侧的体征常有程度之差异。*交感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sympatheticimbalance)椎间关节退变累及交感神经,引发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为交感型颈椎病。此型40岁左右发病者居多,女性多见,伏案工作人员好发病。。头昏头痛、颈肩背痛,颈椎及上胸椎棘突压痛;面部麻或半身麻,发凉感,无汗或多汗,针刺觉迟钝;眼部胀痛,干涩或流泪,视物不清或彩视;耳鸣或耳聋;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对疾病恐惧多虑等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第六十六章
腹部损伤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黄铭祥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髓核髓核是一种有弹韧性的液态胶质物质,含水量很高。椎间盘的弹性和张力与其含水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随年龄的增长,髓核含水量逐渐下降,其弹性和张力减退。如纤维环退变,则髓核易于向狭窄薄弱的后纵韧带处突出或脱出。*颈椎病发病率约10%~20%,中老年龄段高发,从事伏案工作者发病率最高,性别间无差异。颈椎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颈5~6、颈6~7。发病病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慢性劳损(睡姿、工作姿势、不当体育锻炼)外伤颈椎管狭窄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分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颈椎间盘退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