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区域文化学校传承的逻辑前提、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以黄河文化为例
中华文化一脉多源、博大精深,由众多区域文化氤氲汇聚而成,在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时代交汇点上,学校如何挖掘区域文化教育价值,实现以“文”化人与以“人”弘文的“双向奔赴”,这是历史赋予学校的时代命题,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黄河文化是众多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维系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以黄河文化为例,探寻区域文化学校传承的逻辑前提、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以期对其他区域文化学校传承有所镜鉴。
一、区域文化学校传承的逻辑前提
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实践对象的认识是人类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既影响着实践活动的价值择取,也影响着实践活动的方法路径。就区域文化学校传承这一实践活动而言,其实施的逻辑前提是需明晰区域文化之“名”以及学校传承区域文化之“意”这两个基本问题,也即对“区域文化谓何”的本体廓清及“学校传承为何”的价值厘定。
(一)区域文化谓何
学界对区域文化谓何的分析林林总总,大致有以下几种:区域文化是某种人文精神,区域文化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域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区域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模式。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区域文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角度分析,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类的存在物”的统一体,在实践中产生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三种关系,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形成了“物质文化”,人在维系与他人关系中形成了“制度文化”,人在思考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形成了“精神文化”。基于此,我们认为,区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特定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以黄河文化为例,各层面的区域文化内涵具体如下。物质层面的区域文化。物质层面的区域文化是特定区域人们为维持个体生命再生产和族群再生产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人化自然”最直接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为了创造历史,就必须生存,就必须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产的需要,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产需要”这一角度出发,物质层面的区域文化主要体现为特定区域人们在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制造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就物质层面的黄河文化而言,主要包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饮食文化,“冬裘夏葛、百工百衣”的服饰文化,“垒土筑基、布局对称”的建筑文化,“舟车往来、阡陌纵横”的交通文化,“疏河开渠、耘田绩麻”的生产文化,“冶铁制陶、贩盐贩绸”的工商文化,等等。制度层面的区域文化。制度层面的区域文化是特定区域人们为满足与他人交往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人与社会群体交互作用形成的产物。马克思认为,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但这种生产又是和交往分不开的,“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生产决定的”。按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从不同类型交往方式出发,制度层面的区域文化又包括以强制约束力为特征的显性制度文化和以约定俗成为特征的隐性制度文化两个类型。就制度层面的黄河文化而言,主要含有“劝课农商、富民厚生”的经济文化,“民为邦本、政以德治”的政治文化,“孝老尊亲、长幼有节”的家庭文化,“好客乐友、讲信修睦”的社交文化,等等。精神层面的区域文化。精神层面的区域文化是特定区域人们为把握自然社会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客观外界观念化的集中反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依据这一论断,精神层面的区域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理念、思维方式、价值立场、审美情趣等要素。就精神层面的黄河文化而言,主要含有“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重义轻利、向善求仁”的价值取向,“中正平和、厚重典雅”的审美风格,等等。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人们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最集中地通过使用该概念得以体现,即“意义”存在于“用法”之中。如果从“学校传承”这一“用法”分析,我们认为,制度与精神层面的区域文化比物质层面的区域文化更具有传承意义,因为,两者更能体现人的类本质特征,更能以知识迁移方式实现自我塑造与自我超越,因此也就更具育人价值和传承意义。
(二)“区域文化学校传承”为何
区域文化之所以需要在学校传承,是由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区域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学校教育的天然属性决定的。社会发展为区域文化学校传承提供了时代机遇。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汤姆索亚历险记》各章主要内容.docx
- 《微生物的分布》教学反思.docx
- 《细菌》教学反思.docx
-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解读+大单元设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ocx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docx
-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思政课程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习读本”教学创新实践为例.docx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docx
- 活动设计:生命中的挫折事件--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高中生生命教育心理课.docx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区域推进基于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初中教学改进实践研究.docx
- 中国多次直拉单晶炉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功能阀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工位直接成衣打印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详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docx
-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中国多点平均温度计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多弹簧泥浆密封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最近下载
- QMS现场审核过程的风险及应对 - 第六章 审核过程的其他风险及应对考试答案.doc
- 一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个案汇报.pptx
- 2024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C#程序设计基础入门教程(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自主招生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哪吒之魔童闹海》开学第一课收心哪吒2主题班会课件课件(图文).pptx VIP
- 小学体育开学第一课.ppt VIP
- 2021年小学数学第一单元《除法》—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pdf VIP
- 党支部“三会一课”台账.docx VIP
- 2024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精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