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建筑“光储直柔”电气系统设计标准》
任务来源
(项目计划号)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622号),项目计划号:2023-3-72
第一起草单位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122号
参与起草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瑞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黄山开创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2023年11月14日,召开大纲编制专家讨论会,全体编制组成员共同讨论项目进程、项目计划安排及项目大纲初步成果等;
2024年6月12日,召开编制组讨论会,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12月24日,召开草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共同探讨标准草案成果,经充分讨论,同意初稿通过论证,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2022年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其中提到的重点任务中“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包括:研究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方法、构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开发预测仿真工具;负荷预测与多能互补技术、清洁能源技术;零碳建筑和社区实施、评估和分析工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22〕83号)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及周边空间,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加快合肥国家级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一批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示范建筑。
以“光储直柔”为核心要素的新型能源系统是建筑运行阶段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路径。构建以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交/直流配电和柔性用能系统来适应双碳目标的新型建筑电气系统势在必行。编制该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光储直柔”系统的
整体性、规范性,并提升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用以指导我省建筑光储直柔项目开展。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建筑光储直柔电气系统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等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安徽省内新能源相关政策。
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
一、主要技术内容条款
本标准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光伏系统;5建筑储能系统;
6建筑供配电系统;7柔性控制;8通信及数字化;9其他专业。
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
4.2.3建筑光伏系统的电量供给比例与其所属建筑或建筑群的自用电率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需配置储能系统以达到要求。
表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的能量比例与自用电率表
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的能量比例R
自用电率k
R≤4%
100%
4%R≤100%
70%
100%≤R
50%
数据来源: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表7.2.9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中,根据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比例Re不同,进行评分。其中Re≥4%可得满分,本标准将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的能量比例R≤4%的光伏发电量定义为建筑物全额消纳。
在关于印发《安徽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第三章第四点“建筑光伏电力以自用消纳为主,余电通过充电桩、上网等方式合理利用。”
本标准还参考了湘发改能源[2023]858号《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公室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规范相关管理事项的通知》要求: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企业利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或建筑表面,通过自建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建设,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单点或多点(指并网点,定义见附件1)接入,接入电压等级不超过35千伏,年用电量(或预测用电量)不低于所建电站发电量50%的光伏电站。
5.2.3建筑光伏装机容量大于500kW时,宜配置不低于光伏交流侧额定功率10%的建筑储能装置,额定功率下连续放电时间宜不低于2小时。
数据来源:建筑光伏配储的要求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因素:
1从建筑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