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TOC\o1-1\h\u31203一、学习目标 1
388二、学习重难点 1
15217三、预习检测 2
19311四、中心思想 3
4502五、段落划分 4
3695六、写作手法 4
21739七、读文感知 5
2452八、经典语句解读 6
21936九、预习检测答案 7
一、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要了解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艰苦生活,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们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们要通过学习本文,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培养自己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通过深入阅读,我们需要理解老班长为照顾伤员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在于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课文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情怀。我们需要通过品味语句、分析人物行为等方式,深入体会这些情感,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这些情感的。
三、预习检测
一、填空题
1.《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为照顾三名伤员,通过________(填写物品)解决饥饿问题,最终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2.课文通过描述老班长的言行,展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金色的鱼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文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
B.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是为了自己享受美食。
C.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D.课文结尾揭示了鱼钩的金色含义,是对老班长精神的赞美。
2.下列对老班长形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他是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鬼。
B.他是一个英勇善战,但不懂照顾伤员的红军战士。
C.他是一个关心同志,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
D.他是一个只会钓鱼,不会打仗的红军战士。
三、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老班长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这个鱼钩在课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3.通过预习,你觉得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四、中心思想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感人事迹。在这个过程中,炊事班长为了战友们能够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
课文通过这一感人事迹,赞美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种品质是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动力。
课文还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班长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老班长行为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鱼钩这一象征物的刻画上。鱼钩虽然普通,但它在老班长手中却成了拯救战友生命的工具,也成了他革命精神的象征。
《金色的鱼钩》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讲述一位炊事班长照顾生病战友的感人事迹,展现红军战士的忠诚与奉献精神,表达对老班长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革命精神的虔诚与传承。
五、段落划分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述了1935年秋天,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过草地的情况。这部分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和当时的情况,同时也对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称呼的由来进行了描述。
2.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青稞面吃完后,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却从未吃过一点儿鱼。这部分展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们能够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3.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讲述了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因饥饿和劳累过度而牺牲的悲壮情景。这部分进一步深化了老班长形象,使他的舍己为人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4.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描述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这部分既是对老班长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全文情感的升华。
六、写作手法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其深刻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它采用了象征手法。鱼钩在文中不仅是一个实际的物品,更是老班长崇高革命精神的象征。通过鱼钩这一普通物品,作者赋予了它深刻的意义,使其成为老班长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的象征。
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描写鱼钩的使用和老班长的行为,将老班长的精神品质与鱼钩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通过鱼钩这一具体物品,深刻感受到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