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普宁青梅发展问题之解决对策\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
1.普宁青梅背景及发展状况
青梅是广东省普宁市的特色水果之一,已有700多年的种植历史。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利于青梅的营养积累。普宁关于青梅的荣誉众多,如1995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1997年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被载入《广东省优稀水果图谱》。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的指导下,2014年起普宁市青梅种植面积稳步回升,产量进一步突破。2019年,普宁市青梅的种植面积为14.3万亩,实有产量已突破4万吨大关。2023年,普宁青梅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总产量约6万吨,是普宁最大宗加工、出口创汇农产品。普宁青梅已发展出五大类别200多个不同品种,远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5000多万美元。根据2020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普宁青梅”品牌价值为20.72亿元。目前,在青梅产业的带动下,全普宁市30万梅农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万元,高于全市31.09%的平均水平。
普宁青梅产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存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益低)的问题;青梅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品牌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人才储备不足。
2.国内青梅产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2.1福建永泰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永泰县的青梅种植历史悠久。2023年,永泰青梅种植面积达6.1万亩,年产量6.3万吨,产值2亿元左右,预计2024年产量将超7万吨,青梅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2.1.1进一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智能化
永泰县委县政府建立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状况进行监测,提前发现供需失衡。同时,该平台可对产量、消费量、价格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产业相关指标和发展态势的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此外,该平台可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和青梅的生长情况,全方位监测农场,精准把控生产问题。
2.1.2打造自身品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经过30年的辛勤耕耘,永泰已经培育出“永泰芙蓉李”“永泰柿饼”“永泰李干”“永泰绿茶”“永泰山茶油”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1.3人才赋能
引入专家团队,可寻求“在线开方”形式,为梅农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壮大青梅产业。
2.1.4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招商引资对青梅产业进行提质升级,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青梅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发青梅初加工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产品,推动永泰青梅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2.2汕尾陆河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陆河县被誉为“中国青梅之乡”。2024年,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产青梅2.5万吨,综合产值7亿元左右,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2.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2015年,由于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陆河县的青梅总产量为1.6万吨,比2014年减产三成,价格提高20%。面对此种情况,该县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鼓励建设青梅腌制池、鼓励青梅生产加工,延长了青梅销售期,增加了青梅附加值,缓解了供需失衡引起的矛盾。
2.2.2实施青梅品牌战略
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理念。对于拥有青梅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合作组织等,鼓励支持注册商标,让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2.2.3发展青梅合作社
陆河县重视青梅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青梅特色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农场和成立农业合作社,以推动青梅农产品的增量和提质。目前,陆河县拥有国泰青梅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2.4采取柔性引才措施
采取柔性引才举措,根据哪里不足补哪里的策略,按需引进、精准引进青梅产业方面高层次人才。“传”经验,“帮”困难,“带”培育。
3.普宁青梅发展问题之解决对策
3.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效能
针对青梅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青梅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政府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青梅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系统,掌握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的第一手数据,为梅农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完善青梅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青梅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对青梅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杜绝价格操纵行为。
第三,完善价格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青梅价格风险基金,为农民提供价格补贴(包括种苗、种植、加工、流通等多环节)和救济措施;设立专门的青梅产业发展担保公司、青梅产业信贷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