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西夏分别的建立民族、建立者和都城:
2.辽与北宋议和被称为,当时的皇帝是谁,主战派的宰相是谁,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3.西夏与北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温故知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课堂导入
满江红
——岳飞岳飞的《满江红》中“靖康耻”
指的是什么事?,你觉得哪些词最能表达岳飞的志向?
2025年春新教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灭辽和北宋、岳飞抗金及
南宋偏安的史事。
(史料实证)
2.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灭辽和北宋、岳飞抗金及
南宋偏安的史事。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感悟岳飞的精神品质,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新课标
了解宋金之战和南宋偏安,通过岳飞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西
◎都城
◎路级驻所--政权部族界_桂今国界
面海
女真建金金灭辽
金灭北宋南宋偏安
北宋
◎都城大
--政权部族界理
来今国界
注:北宋时期,台湾岛称为流求
西夏辽
北宋
课堂线索:第10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辽
西州回鹘
西夏
黄头回纥兴庆
吐蕃诸部)
西夏金
南宋
燕京。
兴庆。
邮城东
;大散关
大V临安海
西
吐蕃等部
大
为番
克烈部
辽
中京大定府◎
O
东京
南
理
上京会宁◎
能别
开封
南海
流|求
金
宋
一、金的建立
1.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完颜阿骨打统
受辽压迫一女真各部
完颜阿骨打
哈尔实会宁
女真族不
辽宋时期11世纪断壮大
展现女真人驭马情景的《二骏图》
银材料研读p54
(金太祖)曰:“辽以宾铁(精炼的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金史·太祖本纪》
说说金太祖取国号为大金的寓意是什么。
辽国国名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而金是诸金属之
首,真金不坏,故此能克制辽国。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大金得胜陀颂碑
这块碑位于吉林松原,用女真文和汉文记载了阿骨打誓师抗辽的史实。
一、金的建立
“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
宗干当国,劝太祖改女真旧制,用宋官制度。”
——《金史》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
女真族文字
颁行女真文字
一、金的建立
女真人像
政权
措施及影响
辽
阿保机建立政权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金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女真
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共同点: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建立政权后,都向更为发达的中原王朝来学习治理国家,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
一、金的建立
想一想: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和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他们在建国之后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点?
“靖康之变”
1120年宋金盟约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海上之盟
宋金夹击辽。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
0会宁
金
完颜部
白
山
鑫斋
东海
一金军进攻路线
辽
◎西京
应州书
二、金灭辽和北宋
宋徽宗宋钦宗
宋
◎东京
上京
o中京
金灭辽、北宋
南京
渤
海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后,
宋钦宗不仅亲赴金营请降,还收缴全城公私武器交给金军,并下令河北军民停止抵抗。金军在东京搜刮了大量的金银、丝帛和马匹,洗劫了宋朝皇宫160多年中收藏的珍宝、文物、图书、礼器、仪仗,随后押解着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后妃,
以及亲王、公主、宗室、外戚、官员等3000余人,返回金朝,随行的还有艺人、工匠、医卜等十余万人。当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