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宣言”是什么意思?;了解作者,识记“中伤、鲁钝、豢养、走投无路”等易考词语。
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重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难点);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中伤()遁词()鲁钝()
懦夫()豢养()灌溉()
烟囱()塑像()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崇拜倘使繁殖;多音字;形近字;词语集注;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初读感知;第三部分(第5—11段):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第12—16段):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比照思路,明晰观点。;;探究归纳;第3、4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作雕像,将教育方法比作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第13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用“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力的老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2)阅读第5—11段,探究作者批驳错误观点时所采取的方法。;举例论证;2.扩写深思;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形状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粗糙之极;颜色深浅不一,丑陋无比。可是当它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经过雕刻,叮叮咣咣,丑陋变神奇,???凡变不朽。谁说平凡不能创造?;仿照示例扩写,全班交流小结。;3.探究思辨;首先,第9段中作者举出不识字的慧能的例子来驳斥“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观点,但是“不识字”不能说明无能,在逻辑上缺乏严密性。其次,该段中作者用“蚕吃桑叶,尚能吐丝”类比人吃白米饭不能一无贡献,蚕吐丝是动物本能,不是创造。用动物本能与人类创造类比,显然缺乏严密性。;第2课时;(1)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三个排比,非常有气势地论证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能创造的观点。;(2)运用短句,急促有力,具有鼓动性、号召力。比如: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4)富有激情地反问、呼告。比如: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认为文中哪一段最不具号召力?;既然缺乏号召力,作者为何会如此安排这一段呢?;缩写宣言;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载之一切权利与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或其他主张、国籍或门第、财产、出身或他种身份。;且不得因一人所隶国家或地区之政治、行政或国际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区别,无论该地区系独立、托管、非自治或受有其他主权上之限制。;创造宣言;本文通过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论述了教育者要有创造意识,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号召教育者创造出真善美的具有创造力的人,以获得教育的最大成功。;拓展延伸;詹天佑:1905—1909年,詹天佑担起京张铁路的修建重任。在没有外国技术帮助的情况下,詹天佑通过实地勘测与对地质的了解,结合国外所学,创造性地建设出了“人”字形铁路。京张铁路的成功建设,打破了列强对中国铁路的技术垄断,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