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与温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增加。通常,大多数酶在30~40℃的范围内显示最大的活性,而高于此范围的温度将使酶失活。第126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酶催化反应速度和酶失活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Q10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的一般为2~3,而酶失活速度的Q10在临界温度范围内可达100。随着温度的提高,酶反应速度和失活速度同时增加,但由于其在临界温度范围内的Q10不同,因此,超过某个关键性的温度下,失活的速度将会超过催化反应速度。此时的温度即为酶反应的最适温度。第127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酶的耐热性因种类而有较大的差异。如牛肝的过氧化氢酶在35℃时即不稳定,而核糖核酸酶在100℃下,其活力仍可保持几分钟。过氧化物酶是存在于食品中比较耐热的一种酶,大多数过氧化物酶可在100℃下忍受10分钟仍不会完全失活。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时常根据过氧化物酶是否失活来判断巴氏杀菌和热烫是否充分。第128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某些酶类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脂酶等,在热钝化后的一段时间内,其活性可以部分地再生。这些酶的再生是因为加热可将酶分为溶解性和不溶解性的成分,从而导致酶的活性部分从变性蛋白质中分离出来。有人曾发现有17种蔬菜必须要延长其热烫时间才能防止过氧化物酶的再生,因此,为了防止酶活性的再生,必须采用更高的热烫温度或延长热处理时间。第129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热水或蒸汽热烫的方法来钝化酶。第130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控制pH值酶的活性受其所处环境pH值的影响,只有在某个狭窄的pH值范围内时,酶才表现出最大活性,则该pH值就是酶的最适pH值。在低于或高于最适pH值的环境中,酶的活性将降低甚至会丧失。但是,酶的最适pH值并非酶的属性。它不仅与酶的属性有关,而且还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的性质及浓度、缓冲液的性质及浓度、介质的离子强度和酶的纯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第131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2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由于pH值的控制与酶的活力有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能将pH控制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酶反应速度,或防止酶反应的发生,或抑制酶反应。例如,将体系的pH值降低到3.0以下,就能有效地避免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褐变反应,从而保护食品的色泽。第133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控制水分活度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足够高的水分活度下,有最大的酶反应;在足够低的水分活度下,酶反应不能进行;在不同的水分活度下,产生不同的最终产物积累值。因此,当水分活度在中等偏上范围内增大时,酶活性也逐渐增大;相反,减小水分活度则会抑制酶的活性。例如食品干制、速冻,正是利用了低水分活度控制酶的活性。第134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酶的稳定性也与水分活度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一般在水分活度低时,酶的稳定性较高,这也说明,酶在湿热条件下比在干热条件下更容易失活。因此,在食品干燥、速冻加工时,如果要钝化酶的活性,需要在干燥或冷冻以前进行。第135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其它因素的控制1)压力:罐头食品保藏——合理的工艺与操作压力2)湿度:干制品、糖制品——妥善包装3)物理化学因素:使浑浊体系有一定黏度;尽可能减小颗粒与汁液间密度差;尽可能减小果肉颗粒的大小(均质)。总之,根据食品变质的原因和保藏的原理,即可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以达到食品长期保藏的目的。各种食品保藏的方法都是创造一种控制有害因素的条件,而食品加工则在寻求食品最佳的保藏方法中逐步完善。第136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3栅栏技术(HurdleTechnology)一、栅栏技术概念的提出栅栏技术应用于食品保藏是德国肉类研究中心Leistner(1976)提出的,他把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将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HurdleFactor)。国内也有将栅栏技术和栅栏因子相应译为障碍技术和障碍因子。第137页,共19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栅栏效应在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中,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hurdle),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