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的国字山墓群,出土器物种类以漆木器为大宗,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从器类看,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已经臻于完善 B.国家形态特征明显

C.神权和世俗权力相结合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战国中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可知,当时社会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说明当时国家形态特征明显,B项正确;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瓦解,而该墓葬时代是在东周战国中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神权和世俗权力相结合,排除C项;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是从整个中华文明的角度出发,仅从该遗址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汉惠帝时,颁行《监御史九条》,重点监察三辅地区郡县官吏、豪强的违法越制行为,但作用有限;到汉武帝时,颁行《刺史六条》,将全国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和强宗豪右作为重点监察对象,严防郡国要员与地方豪强依附勾连,产生了良好效果。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显著增强 B.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儒家思想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惠帝至汉武帝时期,政府监察对象从京城附近的豪强、官员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地方主要官员和豪强,监察结果从“作用有限”发展为“产生了良好效果”,这体现了政府中央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监察制度并不完善,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监察,非中央行政机构的变化,排除C项;儒家思想的提高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规定文书制度实行一文一事制。《庆元条法事类》记载:“其奏陈公事,皆直述事状,若名件不同,应分送所属,而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状。”这一制度()

A.扩大了群臣参政议政职权 B.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C.确保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 D.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其奏陈公事,皆直述事状,若名件不同,应分送所属,而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状”和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政府要求文书严格执行一文一事制度,专事专奏,这一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行文混乱,提高公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D项正确;一文一事制度规定的是公文处理流程,与群臣的职权范围无关,排除A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属于专制体制,与决策民主化不相关,排除B项;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势力强大,因此确保君主对朝政控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4.《续资治通鉴》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江淮、两浙地区遇旱,水稻歉收,宋真宗命人从福建运输越南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命择民田之高仰者莳(种植)之”,同时命人教授了栽种方法。此后,占城稻逐渐遍布于江淮。由此可见,占城稻引种()

A.体现了江淮经济的落后

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C.满足了民众的粮食需求

D.开启了中外物种的交流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占城稻耐旱且高产,适合种植在地势较高、灌溉不便的高仰田。江淮等地此类高仰田此前因灌溉问题利用有限,占城稻引种后可在这些田块种植,使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B项正确;北宋时,我国正在经历经济重心南移,江淮地区经济并不落后,排除A项;引种占城稻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但由此无法判定民众粮食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排除C项;中外物种交流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开启”一词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英宗继位后,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也不能与内阁阁臣等论定国是,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创“早朝止(只)许言事八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