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对比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就频繁往来,从文字的形成到传统
文化的发展,日本一直受到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深刻影响。本研究从语言文字这一
方面,探讨分析了日本当用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异同点。
1日语当用汉字历史渊源
考古学家已经研究证明,在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公元808年成书的日本《古语拾遗》一书中有这样记载:“盖闻,上古之世未有
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据日本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
汉字大约于公元三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这一点也被日本最早的历史典籍所印
证。公元720年日本完成的史书《日本书纪》中记载“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
白济王遣阿直歧,贡良马二匹。……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
于是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
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仍征王仁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
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故所谓王仁者,是书首之始
祖也。”这里引文中所记载的“十五年”是指日本应神十五年,即公元284年。这
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汉字传入日本的书面记载。而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
(成书于712年)也有类似记载,该书中提到了王仁赴日时,一起带去了《论文
十卷》、《千字文》一卷。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据史书记载,从
公元414年到公元502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大和朝廷向中国的东晋、
南朝等朝先后派遣使者朝贡多达13次。公元七世纪开始迎来两国的交流高峰期,
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4批遣隋使、17批遣唐使。此外,还有许多的游学生专
程来到中国留学。通过与中国的长期交往,大量的汉文典籍被传入日本,随着日
本社会对汉字的理解和日益广泛的使用,汉字逐步成为日本贵族和文人记录自己
本民族语言的汉字。
2中日汉字对比研究
2.1字形对比
日本当用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当用汉字在
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借鉴造词法的同时又加以创新,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国汉字,
也有通过简化、省略、添加、重组等方式自创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汉字。
2.1.1原汁原味的中国繁体字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日两国在文字方面都进行了逐步简化,尤其是中国大陆
已经全部使用简体字,中国台湾地区仍然在使用繁体字。在日本,使用的大部分
当用汉字中,仍无变化地保留了中国繁体字。这种汉字共有440个,占日语当用
汉字的22.6%。例如,绞丝旁为“系”字,贝字底为“貝”字的員、賀、購、具、負、
頁、見、給、絞、級、紅、終、紀等等。
2.1.2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繁体字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人思维表达的需要,出现了许多利用中国
汉字造字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心理形态以及具体事物进行改造。有一些当用
汉字笔画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如日语中的“歩”字比汉语中的“步”字多了一
点;有一些当用汉字同中国汉字相比,笔画有所减少,如日语中的“器”比汉语中
的“器”少了一点。
2.1.3逐步发展的日本自创字
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字被称为“日本国字”,占日本汉字的0.2%。这些字没有
与之对应的中国汉字,有一些是日本人自创的。例如,日语中的“峠”字,中国的
《汉语大字典》中并无该字,但日本字典《同文同考》中把它归为国字,其含义
为岭;日语中的“畑”字,《汉语大字典》为日本人姓名用字,但是在日本字典《汉
字源》中却为“旱田”之意。有些新字体,被近义字或者同音字取代。例如,日语
中的“欠”字与其对应的是汉语中的“缺”字,而在汉语中,“欠”与“缺”为不同字。
还有一些是从中国汉字中提取创造出来的,只有日语中才有的汉字,例如“芸”,
日语中,该字保留了汉字的草字部与云字底,是“草”和“切”的合成词,是除草的
意思。
2.1.4变化与没有变化的日本简化字
有一些基础词汇由汉语传入日本以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很多在今天的日
语中仍然十分地常用。例如,
“日”“月”“天”“地”“山”“河”“星”“川”“木”“林”“人”“水”“米”字等等。这些字不仅字
形相同,而且字义也完全相同。还有其他一些汉字,由中国传入后并加以适当地
简化,例如汉语中的“假”字,日语简化为“仮”;汉语的“臭”,日语简化为“臭”等
等。
2.2字音对比
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日语的发音是用五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