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18)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答案C
解析“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和“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说明手工业传承的特点是家族内传承,家族内传承会导致技术的失传,不能保护手工业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古代手工业家族内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原因,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故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是由于官府特权,故D项错误。
2、(2018·重庆一模,2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儿子依据汉律,应论死罪,但儿子出于孝心应当无罪免刑,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推崇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中审判先是依据汉律,但最终判决依据孝心,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B项错误;“唯一”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司法审判的依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孝治天下,故D项错误。
3、(2017·毕节一模,25)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与天人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光荣革命”,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最后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仅是政体的变化,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C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5、(2017·赣州二模,28)《上海洋场竹枝词》称:“欲将生意扩充谋,任职人员选女流,自古招牌宜用活,尽将蜂蝶共追求。”这说明当时()
A.男女平等深入人心 B.崇洋媚外渐成风尚
C.新旧观念出现冲突 D.儒家伦理遭到否定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近代以来商业雇佣女职员的新现象,并未提及男女平等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来事物的态度,故B项错误;传统商业宣传靠招牌与近代的靠女性工作人员宣传有所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伦理,故D项错误。
6、(2017·南昌二模,31)读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产业结构的优化
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答案B
解析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就基本完成了,故A项错误;在1953年至1956年,党中央对农业进行了合作化等社会主义改造,这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经营和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农业是单一的公有制且产业结构也很单调和不合理,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确立,市场的作用逐渐被淡化直至消失,故D项错误。
7、(2017·青岛二模,3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
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答案D
解析单单根据某一款的法律内容并不能得出罗马法“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的结论,这属于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而非罗马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充分体现了对人权和未成年人的照顾与考量,展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故D项正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 Unit5AmazingAnimalsListeningUnderstandingandCommunicat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重大版.docx
- 2018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热考考点选择题训练(二)及答案.doc
- Module4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如何询问物品的方位以及如何询问和寻找相关信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专项(三起).docx
- 高一英语段考考卷.doc
- 2018年四川岳池县高考生物(5月)教研室题(三).doc
- 高考政治人教全国通用版加练套餐加时练第25练.docx
-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化学试题(必做题).doc
- 广西来宾市2018高考生物二轮教学案(四)含解析.doc
- 高考总复习课程--2018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程讲义册子第25讲2017年高考新题赏析(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