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课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学习难点: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目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纳借鉴外来文化)(一)佛教文化的传入1.佛教传入的过程2.佛教传入的影响(二)西方文化的传入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明末—清初)2.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对外传播影响)(一)对亚洲和欧洲的影响(二)对解决当今热点问题的意义
时空坐标
新课导入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冯友兰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壹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学习聚焦: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一、佛教东来,日渐本土化开始: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由盛转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传入兴盛本土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同儒、道相融合隋唐时期,出现本土宗派,向海外传播宋明时期,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一部分融合一、佛教东来,日渐本土化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宗派创始人教义主张天台宗一切“皆由心生”,止(坐禅)、观(宗教理论)并重华严宗法藏“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唯识宗玄奘“万法唯识”、“心外无法”禅宗达摩“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知识拓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积极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D3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2.消极影响: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D3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佛教传入的影响D3传入影响礼仪习俗(茶文化)文学艺术(诗佛王维)绘画建筑(中国四大石窟)语言文字处世态度宗教信仰(报应)哲学观念(思辩)逻辑思维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麦积山①宗教信仰 ②哲学观念③逻辑思维 ④文学艺术⑤绘画建筑 ⑥音乐⑦礼仪习俗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材料一: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材料二: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材料三:孔孟礼教,与我何干?——阮籍材料四:佛教中国化顺应玄学清流而转入“佛玄”阶段。——汤用彤《隋唐佛学之特点》思考: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原因1.时代背景: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凄苦。2.弥补中华传统文化不足,满足人们寻找精神慰藉的需求。(民众)3.通过佛教控制人民,维护统治。(统治者)4.质疑儒学,崇尚玄学。(名士)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二、西学东渐(jiān)1.原因:
国际: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传教士的推动。
国内:皇帝的支持;有识之士的推广。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P8二、西学东渐(jiān)过程:初始:明末清初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等士大夫主张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5课_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3).pptx
-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pptx
-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5课_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pptx
-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