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感染性疾病80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伴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艾滋病(伴发Kaposi肉瘤)谢谢!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的黏膜有特殊亲和力。男性病变从前尿道开始,可逆行蔓延到后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睾;女性的病变累及外阴和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及尿道,少部分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三)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偶尔可因接触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衣裤、被褥、毛中、浴盆、坐便器等)而被传染。垂直传播肉眼观:尿道口、女性外阴及阴道口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出物流出。镜下观:见黏膜充血、水肿,并有溃疡形成,黏膜下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四)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化脓性病变。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人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唯一宿主。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主要是HPV-6、11、16、18等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的间接感染而致病。(一)病原体及传播途径(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个月,好发于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的部位。男性常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或肛门附近。女性多见于阴蒂,阴唇,会阴部及肛周。亦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腋窝等。肉眼:初期为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淡红或暗红,质软,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有时较大呈菜花状生长,顶端可有感染溃烂,触之易出血。尖锐湿疣镜下:表皮角质层轻度增厚,几乎全为角化不全细胞,棘层肥厚,有乳头状瘤样增生,表皮钉突增粗延长,偶见核分裂。表皮浅层凹空细胞出现,有助于诊断。尖锐湿疣:左上为凹空细胞,左下为HPV外壳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可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宫颈部位疣体通常较小,界限清,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沟回状,妊娠时可明显增大增多。少数患者疣体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型尖锐湿疣(Buschke-Lowenstein肿瘤),组织学示良性病变,常与HPV-6型感染有关。。谢谢!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免疫性疾病

——艾滋病《病理学》主讲人:金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其特征为严重免疫抑制,导致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及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一)概述(二)艾滋病现状1981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目前已遍布全球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中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传入期;播散期;流行期。本病预后差流行情况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已有20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发现HIV-1感染者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至少8000万人,已有2480万人死亡。新增HIV感染者500万/年、1.6万/天、11例/分钟非洲、美洲、欧洲多发,亚洲HIV感染者快速增加(已近1000万)1985年传入我国,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估计近100万)

我国流行情况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累计死亡13632人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疫情地区差异大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为主,但三种途径并存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呈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态势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1.病因本病由HIV感染所引起。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分两型,即HIV-1型及HIV-2型。HIV结构模式图(三)病因和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1)HIV感染CD4+T细胞(2)HIV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