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临床分析毕业论文.doc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临床分析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3

PAGE1

三峡大学

全日制自学考试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临床分析

班级:护本16班姓名:龚永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本文以136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对糖尿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预防对策、应急处理、全面立体预防三个方面对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护士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得出了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的结论。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饮食;运动;胰岛素

1、糖尿病的临床资料

1.1病人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临床病例为医院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36——78岁,平均58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58例,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1.2发病时用药情况

对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控制不力的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动态双C治疗,主要方法为:首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将840个血糖测定点的资料输入特定的计算机系统,然后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由胰岛素泵将病人所需的胰岛素按照人的胰岛素正常生理分泌模式输入到病人体内。对于患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给予对症治疗;对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1.3血糖监测

使用爱奥乐G-423型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对刚入院的患者,每天监测7次血糖,血糖值下降、平稳后,改为每天监测4次血糖。监测血糖时应当注意:①尽量在室温下;②避免将仪器置于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③采血量不能过多或过少(特别是光化学法的血糖仪)。

3.3全面立体预防

3.3.1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多进行知识宣讲,鼓励患者心理放松,积极治疗,乐观面对。对患者进行宣教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3]。同时,让他们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以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出现不同器官并发症患者,让他们明白延迟和制止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可减少糖尿病的致残和死亡。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4]。

3.3.2合理饮食运动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对轻型病例,可单用控制饮食疗法。可以根据病人自身体重和状态,估算一天中大致消耗的热量一般情况下休息状态的成人:每日25-30kcal/kg;轻体力劳动者:每日30-35kcal/kg中等体力劳动者:每日35-40kcal/k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167.4kJ(40kcal)以上。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10%~20%,过重或肥胖者相应减少10%~20%。对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配。脂肪:每日0.6~1.0/kg,约占总热量的30%。蛋白质:每日0.8~1.2/kg约总热量的12%~15%。其余部分碳水化合物补充约占50%~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