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渗透性利尿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临床常用各类利尿剂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doc

渗透性利尿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临床常用各类利尿剂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透性利尿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临床常用各类利尿剂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利尿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使尿量排出增多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钠潴留、高血压、脑水肿等疾病。

1.渗透性利尿剂

代表性药物:甘露醇、山梨醇

作用机制:药物进入血流后,扩散至组织间液,造成高渗状态,吸引细胞内液外流,造成细胞脱水。肾小球自由滤过,很少由肾小管重吸收,在近曲小管阻滞Na?及水的被动重吸收,营造渗透梯度将重吸收的Na?再吸回管腔之中,造成利尿。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以减轻脑细胞水肿。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减轻透析失衡综合征。应用不当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2.碳酸酐酶抑制剂(近曲小管利尿剂)

代表性药物:乙酰唑胺

作用机制:使近曲小管中H?生成减少,抑制Na?、Cl?、HCO??重吸收,出现钠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利尿效果有限,副作用大,目前已较少作为利尿剂应用。用于降眼压治疗青光眼及增加HCO??排泄治疗代谢性碱中毒。

3.袢利尿剂

代表性药物: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利尿酸、布美他尼(丁尿胺)、托拉塞米

作用机制: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a?-K?-2Cl?同向转运体的作用;减少髓质浓度梯度,减少溶质重吸收,使浓缩功能下降,最终排出大量低渗尿液而起利尿作用。具有强大的排Na?(提高30%)、排Cl?(提高40%)、排K?(提高60%~100%)作用。同时增加Ca2?和Mg2?从尿液排出。

临床应用:减轻容量负荷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肺水肿和其他严重水肿以及急性高钙血症等。利尿效果为噻嗪类药物的6~8倍。布美他尼及托拉塞米口服吸收稳定,呋塞米的口服吸收率波动于10%~100%(平均50%),因此呋塞米以静脉给药为宜,半衰期1.5~2h。

4.噻嗪类(远曲小管利尿剂)

代表性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作用机制:作用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阻断噻嗪敏感Na?/Cl?共同转运蛋白,抑制约40%Na?及Cl?的共同重吸收,影响调控尿稀释功能。

临床应用: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好,也可治疗肾性尿崩症、高尿钙伴肾结石等。由近曲小管排泌,肾功能损害时排泄时间延长。吲达帕胺较少受肾功能影响?。

5.皮质集合管保钾利尿剂

代表性药物:螺内酯、氨苯蝶啶(三氧蝶啶)、阿米洛利

作用机制:作用于皮质集合管、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连接管起始部及远端小管后段的主细胞,干扰Na?通道,减少钠的重吸收,减少钾的排泌。螺内酯还有拮抗醛固酮的作用。

临床应用: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