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贵州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贵州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仁统”是效韩愈的“道统”提出来的。韩愈的“道统”是老话题,

但少有人说苏轼的“仁统”。

“仁统”与“道统”。韩愈的“道统”之“道”,内涵是儒学的仁义,即其

《原道》说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他随之将这

与佛、老之“道”严格地区分开来:“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

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

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

而不详。”从尧、舜到孔、孟,构成儒学道统的源流,传至荀子、扬雄不再完美。

韩愈在中唐续孔孟之道,终生游于三代两汉之书,存圣人之志,行仁义之途,且以

古文传道,他的执着在《原道》与《论佛骨表》里有充分的表现,故后世认为他是

儒学道统的继承者。苏洵在《上欧阳内翰第二书》中做了类似的梳理,说扬雄死后

,继承儒学道统的是韩愈。

苏轼有《韩愈论》,批评韩愈好圣人之道的名,未乐其实,不当混言孔子说

的一视同仁,认为仁义礼乐出于情而非性;又在《扬雄论》里批评韩愈的性三品论

,说他流入佛、老而不自知。但他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盛赞韩愈,称其“匹夫而

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及“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

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成为关于韩愈的经典评价,其“文道说”将扬雄之后

“道”的传播与韩愈相接。

苏轼没直说自己的道统,他解《虞书·大禹谟》的“皋陶迈种德”时说: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出于礼,而仁不可

胜用矣。舜、禹、皋陶之微言,其传于孔子者盖如此。”(《三苏经解集校》)这

说明礼、仁相与为一,礼表仁里;仁的传播从舜、禹、皋陶至孔子,由此构成苏轼

的“仁统”。这里没有韩愈提及的尧,但苏轼解《夏书·五子之歌》“今失厥道,

乱其纪纲”时说:“大曰纲,小曰纪,舜、禹皆守尧之纲纪。”据此可知舜之仁得

于尧;没有提及孟子,但苏轼《孟子论》说,孔子死后,得其思想的唯有孟子,据

此可以说孟子得孔子之道。而在《子思论》里,苏轼对荀子和扬雄“务为相攻之说”

有批评,可见苏轼“仁统”与韩愈“道统”的轨迹从尧至孟子几乎呈叠合状态,虽

说他还受老庄、佛禅的影响,其儒学不及韩愈纯粹。

自视成就为经学。苏轼自我人生的总结最值得关注的有三:

一是关乎命运的性格。苏轼晚年居儋时说:“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

韩退之相似。”(《书谤》)这“遭口语无数”,乃因他“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

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言为尽性,不顾命运所之,结果和韩愈一样因言遭祸。苏轼性格受母亲程夫人

的影响,少欲学东汉范滂,及长刚直不阿,《上神宗皇帝书》批评王安石变法,坦

言自己平素讥刺甚众,怨仇实多,难免有性命之危。但为天下之事,耿直进言,死

亡亦可不辞。

二是功业。苏轼北归途中路过镇江金山寺,写了六言小诗《自题金山画像》

。当时他已老迈,朝廷风波未平,仕途无望。论平生功业即事功,他说了三个流贬

地:黄州、惠州、儋州。其实他在三州均无自我期望的功业,黄州时说周公瑾而酹

酒江月,感叹自己功业未成;惠州时观白水苍山,自吟“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一》);离开海南之际,高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

绝冠平生”(《六月二十夜渡海》)。因此这“功业说”更像他《洗儿戏作》自道

的“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悲

愤之际诙谐自嘲。

三是成就。苏轼北归时对李端叔说,我65岁了,体力毛发与年龄相称,不知

能否与你相见。这且不说,“所喜者,海南了得《易》《书》《论语传》数十卷,

似有益于骨朽后人耳目也”(《答李端叔其三》)。这“了得”的《易》《书》《

论语传》,合称“经学三书”或“海南三书”,即《易传》《书传》《论语说》。

三书在他生前未刊行,最后托付给钱济明,说三十年后当有知道这三书者。他绝口

不提使自己名满天下的诗文词赋,只说“经学三书”让他的人生没有虚度,三书的

《论语说》散佚,《易传》有其父其弟之功,《书传》最集中表达的是他的仁义思

想,劝人志于仁义,积学以成。显然,他自认一生的成就是经学而不是文学。

关于仁义的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