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x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对联激趣,引出举人范进

大屏幕出示: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举人范进的悲喜经历。

二、讲述情节,走近举人范进

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情节。

学生根据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概括文章情节。

预设:

本文根据主要事件,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生活贫困,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11):中举后喜极而疯,社会地位发生显著变化。

三、跳读课文,探究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常把彼此间相互对立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件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对照来写,以突出被表现人物、事件的特征,强化矛盾冲突,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就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对比。

学生跳读课文,自主探究并讨论。

预设: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见“上课典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四点)

小结: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形象地表现出他嫌贫爱富、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2)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见“上课典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四点)

小结:“一进龙门,身价百倍。”范进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半生穷困潦倒、沉迷仕途、逆来顺受的范进,在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却判若两人,变得圆滑世故、逢迎自如,这说明他早已熟悉了官场上的官腔,可见几十年来,他学识未长,却染上了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变得虚伪庸俗。

(3)众邻居对待范进“冷”“热”态度的鲜明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母亲快要饿死了,也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范进参加乡试没有盘缠,也无人过问。

众邻不请自来,向范进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有主动拿鸡蛋的、拿白酒的、背斗米的、捉两只鸡来的、搬桌凳来款待报录人的。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

小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范进中举前,众邻居对他漠不关心;中举后他们变得热情异常,只因中举后的范进在他们眼里再也不是穷书生了,而是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众邻居对待范进“冷”“热”态度的鲜明对比,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写尽了人情冷漠和世态炎凉。

(4)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对穷困潦倒的范进没有任何帮助。

郑重地写好大红全帖,亲自来访,主动跟范进攀亲,称自己与范进是“亲切的世弟兄”,“如至亲骨肉一般”,不仅送银子,还送房子。

小结: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这般亲切慷慨?因为中举后的范进地位和他相仿,拉拢了范进,他就可以巩固、扩大自己的权势,还可以和范进相互勾结,欺压百姓,可见其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形象。

四、深入探究,感悟主题

1.细读“范进发疯”这一部分,看看文中是如何刻画范进的疯态的?

预设:

语段一: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范进中举后的欣喜若狂。

语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用“爬将起来”“拍着手”“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和“大笑”这样的神态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同时运用和上文相同的语言描写,强调了范进内心的狂喜,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语段三: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语段四: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拍着笑着”写出范进的疯态。

2.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场闹剧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预设:

范进中举本是一件喜事,但作者却将其变成了一幕闹剧。本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地讽刺。

五、课堂小结

科举制度是一个枷锁,有人因它而喜,有人因它而悲,有人因它而感受屈辱,有人因它而变得虚伪势利。范进的遭遇让我们同情,又让我们叹息。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既表达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也表达着无尽的辛酸和同情!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虽仍有许多烦恼,但比起范进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有了更多的出路,因此,我们

文档评论(0)

十分心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