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16.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ppt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16.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朱德、挑粮、战士、心疼、藏、找。复习回顾试着用下面几个字词说说课文内容。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巩固井冈山根据地,需要储备粮食。3.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的路很难走,可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2.井冈山上粮食不多,要抽出人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难走”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困难重重,一是路程长,二是路难走。往井冈山挑粮有哪些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如果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大概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五六十里”有多远呢?山高路陡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路这么远,又这么难走,战士们害怕吗?不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争着去你能换个词语理解这个词语吗?抢着去这段话要重读,读出挑粮的困难。“可是”话锋一转,读出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默读第三自然段,用“_____”画出详写朱德挑粮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朱德的什么品质?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读一读,从中找出描写朱德动作的词语。挑着穿着戴着草鞋斗笠粮食这是课后第二题哦!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本文中出现了很多动宾短语,如“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等。动宾短语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短语吗?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背着书包、提着水壶、打起雨伞等。“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写出了朱德怎样的品质?写出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能抓住标红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吗?我从“白天、晚上、整夜整夜”体会到朱德同志太辛苦了,整日整夜不得休息,太劳累了。如果你是朱德,你想对战士说:如果是你是战士,你想对朱德说:对话训练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从“心疼”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爱戴。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心疼朱德,担心他劳累过度,身体吃不消,于是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想让他再挑粮了。被战士们藏了扁担后,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没有想到。从“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我体会到朱德同志挑粮的决心,感受到他与大家一起吃苦的精神。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尊敬热爱。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因为朱德同志没日没夜地工作,还坚持和大家一起挑粮。想一想,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因为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意思是说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不得拿走。战士们看到朱德这么坚定,决心要挑粮,便不好意思再藏扁担了。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怎样的品质吗?这篇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结构:上下组词:军人军队笔画:六部首:冖jūn结构:左右组词:战斗战机笔画:九部首:戈zhàn结构:独体组词:士兵士气笔画:三部首:士shì本文讲了1928年,朱德带领队伍与毛泽东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和敬爱。课堂小结1.推荐阅读《点拨》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典中点》第2课时的练习题。课后作业艰苦朴素的朱老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朱德终其一生都在坚守和倡导的优良作风。1960年10月30日,朱德作诗一首,把勤俭节约上升到真理的高度。诗中写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种感慨,是他长久躬身实践的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始终和战士们一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推荐阅读朗读链接爱国将领续范亭这样评价朱德:“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无独有偶,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第一次见到朱德时,难以相信他竟然是一个浑身沾满尘土,穿着蓝灰色的衣服,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