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商王的一则占卜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商朝()

占卜:戊寅卜,内,呼(叫)雀(商王派驻今江西鄱阳湖地区的最高首领)买。

结果:弗买。

A.王权统治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工商食官”制度衰落

C.江西地区成为商王朝内服区域

D.私人贸易活动遭禁止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王就是否让雀购买物品进行占卜,占卜显示不能购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这反映了当时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来维护自身决策的权威,确保决策的“合法性”,A项正确;当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且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才被冲破,排除B项;内服区域在商朝王都周边,大致位于今河南地区,不在江西地区,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私人贸易活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东汉桓帝时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频发,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当时民谣唱到:“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最终在中平元年(184年),“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的黄巾大起义爆发。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A.地方豪强膨胀 B.礼乐制度崩塌

C.阶级矛盾尖锐 D.宦官势力腐败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材料说明东汉中后期,农民暴动频发,社会上流行的民谣“百姓如同韭菜一样,被(官府)割了一茬仍会再长起来;又像鸡一样,被(军官)杀后依然会发出声音”生动地表现了农民阶级反抗剥削统治阶层的意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项正确;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和宦官势力腐败都是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并非本题的主旨,排除AD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崩塌,排除B项。故选C项。

3.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笼络豪门强族和先贤世胄并给予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也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明元帝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

A.助推了门阀政治的发展 B.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C.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D.变革了北魏的民族传统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反映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时任用汉族豪强与先贤,采用中原的政治、法律、文化等,由于这些豪门强族和先贤世胄在政治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有利于助推门阀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排除B项;明元帝笼络豪门强族,山东、河北等地的士族豪强归附北魏,这些士族参与国家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利于提高地方豪族的政治地位,促进地方势力的扩大,排除C项;“变革了北魏的民族传统”的说法夸大化,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丝织业主要在河北、河南、江南、剑南四道。南宋建都临安后,北方的各种手工业艺人大量涌入南方,江浙一带一跃成为全国的蚕桑丝织业中心。中国的蚕桑业中心则逐渐转移到了太湖地区。这一变化说明()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得到解决

B.纺织业成为国家的支柱

C.手工业技术提高促进人口迁移

D.政治局势影响经济格局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艺人跟随迁移,进而促进了南方丝织业的发展,促使丝织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江浙一带,D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虽然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但北方经济发展日益滞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纺织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纺织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排除B项;虽然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人口迁移有一定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北方手工业艺人大量涌入南方,促进了手工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南宋乾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