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脱水疗法只要循环和肾功能良好,利尿脱水剂就要早用,并持续5~7天。常用的药物有脱水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第3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脱水疗法注意事项:①甘露醇和速尿联用,以增加疗效;②体液负平衡:脱水最初1~2日内脱水剂宜偏大;③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④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时,禁用甘露醇;⑤合并低血压或休克时,改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白蛋白等;⑥脱水效果以双眼球稍下陷,眼球张力降低、皮肤弹性减低为衡量标准,并保持循环稳定,有条件者监测颅内压。第32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阿片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逆转内啡肽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促进自主呼吸的恢复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降低氧自由基损伤降低细胞膜通透性,稳定溶酶体膜第33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竞争性的抑制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内源性内啡肽的病理效应临床常用剂量为10μg/kg,皮下静脉气管内给药均可,必要时还可重复应用第34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其它药物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维生素C,维生素E、中药制剂(如丹参、川芎嗪)等。镁剂:莨菪类药物:山莨菪碱脑细胞活性药物:能量合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二磷酸果糖、神经节苷脂、乌司他丁。第35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脑复苏第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复苏定义:脑组织受缺血缺氧损害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措施。第2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组织的特点脑组织有100亿个神经元细胞。成人脑质量仅占体质量的2%,但静止时却接受心排血量的15%,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小婴儿脑质量约占体质量的10%,耗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50%。第3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组织的特点脑组织内基本没有氧和营养底物储备,是对缺氧缺血最敏感的器官。脑血流一旦停止: 10s内可利用氧储备;15s氧储备耗竭昏迷;2-4min无氧代谢也停止,不再有ATP产生;4-5minATP耗尽所有需能反应停止;4-6min后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第4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定义 缺血存在一定时间的组织器官,在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后,其功能不仅未能恢复,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反而加重。第5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主循环恢复后脑血流灌注经历阶段:多灶性无灌注期一过性全脑充血期迟发性全脑或多灶性低灌注期持续低灌注或继发性脑充血状态第6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氧自由基与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脑组织延迟性低灌流状态或无再流现象其它假说:第7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弥漫性脑水肿的CT改变第8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弥漫性脑水肿的MR改变第9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氧自由基与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及再灌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氧自由基的损害主要在于:诱发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膜结构,加重细胞毒性水肿,甚至导致细胞结构解体;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或酶的活性丧失;降解透明支酸;诱发细胞发生凋亡。第10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内钙超载内Ca正常状态下,Ca++在调节细胞功能方面主要具有介导释放神经介质、激活酶类(如蛋白激酶、磷脂酶、磷酸二酯酶)等反应的“第二信使”的作用。维持Ca++跨膜浓度主要依赖于Ca++通道的存在及Ca++-ATP酶依赖泵的完整,而调节细胞内Ca++功能主要通过内质网和线粒体的摄钙作用、调钙蛋白和钙结合蛋白。再灌注过程中能量耗竭引起上述调节因素的紊乱,引起细胞内Ca++超载及细胞内C++功能失常。第1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后,能量代谢障碍,Na+-K+-ATP酶活性降低,谷氨酸爆发性释放,重摄取障碍,天门冬氨酸合成代谢旺盛,导致组织间隙中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堆积,其积聚的速度及量与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过度激活,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所谓的“兴奋毒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