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脑内科技术优势与特点
一、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
适应证:
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
②年龄75岁;
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
适应证:
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
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
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
禁忌证:
①单纯性共济失调或感觉障碍;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很快恢复;
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
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s者,或48h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
禁忌证:
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
⑥6个月内有过脑血管病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的腔隙性梗死不受影响;6周内做过大手术或有严重创伤;
⑦治疗前血压明显增高,收缩压24kPa(180mmHg),或者舒张压14.66kPa(110mmHg);
禁忌证:
⑧其他:曾发生过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者;3周内有胃肠道及泌尿系出血,或活动性肺结核者;月经期、妊娠期产后10天以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血小板数10万者;溶栓药物过敏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静脉溶栓操作流程
1、适用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4.5小时内;
2无溶栓禁忌症者,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A级推荐)或UK;
3、rt-PA(爱通立):0.9mg/Kg,最大用量90mg;
尿激酶(UK):100-150万IU。其中总剂量的10%采用静脉推注,推注时间1分钟,其余90%的剂量要求在1h内静脉点滴;
溶栓后头24小时,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斯匹林。之后如临床和头颅CT复查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
4、梗死发作4.5h-6h,原则上不推荐rt-PA、UK静脉溶栓。若临床仍高度怀疑病变处于超早期,且患者不接受局部介入动脉内溶栓,建议行头颅磁共振PWI+DWI,如发现PWIDWI,仍可采用静脉溶栓。
二、常见脑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早期即以全头剧烈疼痛起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有时在持续性头痛的基础上有炸裂样强烈的头痛发作,这种头痛常放射到肩颈、背部,每当活动身体用力、咳嗽时都可使头痛加重。除头痛外,还伴有急性感染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以喷射性呕吐作为特征性症状。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精神异常,表现为兴奋、精神混乱、谵妄。10%的病人发生昏迷,25%的病人可有局限性或全身痉挛发作,5%~20%的病人出现颅神经麻痹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80%的病人出现脑膜刺激征。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大多缓慢,多见于儿童与青年,起病前常有为时2~3周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表现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睡眠不佳等。起病时以全头痛为主,头痛的程度变化较大,有的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有的呈钝痛、胀痛,持续时间较久。儿童常有抽搐发作,伴精神萎靡、淡漠、谵妄,重者可有昏迷、二便失禁。早期体征不明显,晚期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定位体征,如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单瘫或偏瘫等。
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都很相似,头痛剧烈,全头持续性跳痛,伴发热、颈强、恶心、呕吐、倦怠、眩晕、颈背疼痛,年龄越大,症状越重。体格检查很少有阳性所见,脑膜刺激征为唯一神经系统体征。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表???
三、痴呆的类型
一、Alzheimer病: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变性性疾病,首先由Alzheimer(1907)年描述,AD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代谢异常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与发病有关,其主旨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含过磷酸化tau蛋白和泛素的细胞内沉积物)临床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轻度的近事遗忘和性格改变是本病的早期症状,随后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活动全面下降。本病的临床诊断包括:1、发病年龄40~90岁,躲在65岁以后;2、临床症状确认痴呆,神经心理测试MMSE量表等支持痴呆;;3、进行性加重的近记忆及其他智能障碍;4、必须有2种或两种以上认知功能障碍;5、无意识障碍,可伴精神、行为异常;6、排除可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病。
二、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年龄常常在50-60岁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