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USHMANulWAKEFiE
CUSHMAN
培育成就
培育
图片来源:戴德梁行服务项目?世界自然遗产丽江老君山
培育特色·成就rh
培育
编委会成员
编委会成员
总编
陶汝鸿
大中华区副总裁
暨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
主要撰稿人第1章
魏晓龙
成都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董事
第2章
邵丰
华中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董事
执行编辑
李伟
大中华区特色小镇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华南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
高级董事
校对编辑
杨绮凝
深圳策略发展顾问部分析师
设计排版
卢京鹏
华东区市场营销及传播部设计师
第3章
李航
北京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
第4章
何达
杭州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
第5章
张晟
中国区融资顾问部主管
董事
编委会成员
编委会成员
3
3
6
7
13
16
17
20
24
29
33
37
43
45
50
57
59
61
64
65
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第一章:“特色小镇”背景介绍、现况
1.1特色小镇发展背景
1.2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及趋势
第二章
第二章国外“特色小镇”案例研究
2.1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
2.2国外特色小镇发展背景
2.3法国格拉斯特色小镇(Grasse)
2.4硅谷特色小镇集群:以帕罗奥多(PaloAlto)为例
2.5英国剑桥特色小镇(Cambridge)
第三章国内“特色小镇”案例研究
第三章国内“特色小镇”案例研究
3.2成都华侨城安仁古镇世界文博小镇
3.3上海吴泾科技时尚小镇中国科技时尚小镇
第四章
第四章“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要素
4.1小镇选址——综合六大维度进行选址依据4.2产业导入—三大策略指导产业导入
4.3完善开发运营体系——保障小镇市场化运营
第五章:“特色小镇”融资方式简析
第五章:“特色小镇”融资方式简析
5.1特色小镇的主要融资模式
5.2特色小镇的主要融资工具
5.3特色小镇的融资规划
结语
结语
特色小镇培育全链接综合服务内容特色小镇+产业DlS平台
/1
/2
新型城镇化4.0
前言
自1993年戴德梁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同呼吸、共命运,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与日益扩大的世界影响力,更经历了不同区域各阶段的崛起繁荣、变迁转型、更新再造与发展方式转变。
2015年开始,我们通过每年的新型城镇化白皮书与市场分享洞见,从解析“睡城的复苏”,到构建“产城人融合”,我们看到随着长距离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高科技的进步与应用,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地域特征的文旅、体育、农业、工业、非遗文化、贸易、高科技等特色小镇正孕育新的生机。
如今,培育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推动小镇的特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动力,创造劳动力配置与产业优势之间动态的协调与均衡,进而更科学的促进城市群协作的微观分工。戴德梁行正在积极响应和推动政府、企业与机构,依托小镇特色实现转型,进行“以人为本”的产业塑造和城市营运,共同探索先进的商业模式与创新机制。
本报告由戴德梁行独家发布,通过国际比较、经验总结、数据统计分析、行业专家和企业访谈展开调查研究,旨在与各方共同建立携手培育特色小镇的信心和讨论多赢的商业模式。
张国正
戴德梁行亚太区董事局主席暨大中华区行政总裁
/3
4
第1章
“特色小镇”背景介绍、现况风口下的特色小镇:新机遇新路径新实践
“未来特色小镇发展趋势,首先是营建特色主导产业,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城镇大产业格局;其次依托“特色产业”,纵向从产业生产到应用和服务延伸,横向产业间跨界融合发展……”
5
特色
特色小镇背景介绍、现况
1.1特色小镇发展背景
(1)“城市病”日益加剧,成为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约有10亿人生活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在带来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等现象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环境恶化、用地紧张、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增加等“城市病”的日益加剧。疏解大城市人口、环境和交通压力,已成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优化土地利用,加快产业升级成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路径
传统城镇化所带来的经济拉动主要通过在空间上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借助于这种城市经济效应,经过之前高速的城镇化发展,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在短期内完成了产业集群构建,形成了持续繁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