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3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23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第三节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运用地图或视频观察、识别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进而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意识和能力。

2.能运用基础知识,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运用资料,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并能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难点:

1.运用资料,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基础知识梳理】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

2.分类

(1)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

(2)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主要类型

(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2)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3)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4)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5)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塌陷的喀斯特漏斗又称为天坑。

(6)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的,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7)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形成。包括钙华坝、钙华湖等。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形成: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主要类型

(1)海蚀地貌

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②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③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的各种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3)分布: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3.冰川地貌

(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常见的冰川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冰蚀湖和峡湾等。

(3)分布: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

【重难点突破】

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2)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

条件

岩石的

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

岩石的

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分

条件

水的

酸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酸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

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地貌特点

海蚀

地貌

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等

海蚀崖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海蚀穴

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

海蚀拱桥

向海凸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

海积

地貌

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等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

沙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三、冰川地貌

文档评论(0)

138****7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