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标准预防的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立即洗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粘膜和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隔离衣或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第2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需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其它物品,引起微生物传播;锐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针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运用器具而不能直接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他操作。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置于适当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集中销毁;需重复使用的锐利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运输及再处理.第2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预防针刺伤第2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
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
传递中受伤、拔针时第2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操作后
整理用物时:被放在床旁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刺伤用后重新套上针头帽时刺伤某护士抽血后的物品状况第25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6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护、实验室、后勤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外途径,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第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职业暴露研究的背景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1991年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局(OSHA)制订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性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各种防护措施被大量推荐。200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我国职业暴露研究起步较晚。
第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根据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在我国从事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达590.7万人其中医生201.3万人、护师(士)有154.3万人,药剂人员32.5万,检验人员20.7万人,其他70.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4.4万人,管理人员35.6万人,工勤技能人员51.9万人。如果再加上其它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她)们长期工作在医院或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等,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危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医院或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等,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的危险。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
第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02.11~2003.6,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内地诊断SARS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例SARS病例,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