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CCS
65.020.20B05
1301
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DB1301/T532—2024
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2024-12-19发布2025-01-18实施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1/T532—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技术流程图 1
5棚室 1
6亲本选配原则 2
7播前准备 2
8播种 2
9田间管理 2
10杂交 3
11套袋 3
12收获 3
13追溯记录 3
附录A(规范性)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追溯记录表 4
参考文献 5
图1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流程图 1
表A.1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追溯记录表 4
DB1301/T532—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相丛超、胡金雪、张淑青、贾明飞、封志明、李广存、胡军、李东玉、樊建英、底翠。
DB1301/T532—2024
1
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程序,规定了棚室结构、亲本选配原则、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杂交、套袋及收获等阶段的操作要求,描述了相关环节的追溯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石家庄地区马铃薯杂交育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3/T5246二季作区春马铃薯两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流程图
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二季作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流程图
5棚室
5.1棚室参数
DB1301/T532—2024
2
棚宽7.5m~9.6m,棚高2.7m~3.0m;侧风口宽1.5m~2.0m,顶风口宽1.2m~1.5m,且顶风口位于大棚侧上方,侧风口位于大棚两侧高于地面50cm。
5.2棚室设备
具备自动化遮阳网、植物生长补光灯、棚室加湿器及水肥一体化设备。
6亲本选配原则
亲本选配应遵循互补原则、适应性原则、遗传差异原则及配合力原则。双亲均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主要性状优缺点互补;亲本之一能适应当地条件;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亲本间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在此基础上选配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
7播前准备
7.1催芽
选用通过休眠的100g以下的种薯,播种前1个月在室温15℃~20℃的暗室内催芽。芽长1cm~2cm时,采用自然散射光炼芽。
7.2配制基质
7.2.1取沙壤土、蛭石按4: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拌入10kg/m-3的腐熟有机肥,600g·m-3的复合肥N-P2O5-K2O=20-10-10。
7.2.2将配制的基质填放入容器中(容器规格:口径32cm,高32cm,容积25L),填放量:基质填放到距容器上部边缘8cm~10cm处;基质填放完毕后抹平,基质上放直径4cm~6cm塑料板。
8播种
播种期4月1日~4月10日,将催好芽的种薯放置于放置的塑料板上,覆基质4cm~6cm,调节基质湿度60%~70%。亩播密度:1000株~1200株。授粉操作通道90cm左右。
9田间管理
9.1浇水
齐苗前保持土壤持水量60%~70%,齐苗后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果实收获前10d停止浇水。9.2温度
棚内温度保持在18℃~25℃,棚内温度高于25℃时及时通风降温,必要时使用自动化遮阳网降温。
9.3光照
在出苗14d至座果,保持棚室光照不少于12h,光照不足时使用植物补光灯补光。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J52∕T 097-2019 贵州省建筑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docx
- DB53_T 1259-2024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规范.docx
- JJF(新) 149-2024 氮气检测仪校准规范.docx
- DB3702_T 46.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平度大花生 第2部分:质量标准.docx
- DB61_T 5114-2024 农村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技术导则.docx
- DB62_T 5050-2024 地理标志产品 陇西黄芪.docx
- DBJ52∕T 98-2020 贵州省城镇容貌标准.docx
- DB3402_T 96-202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docx
- DB4453_T 31-2025 肾茶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5306_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