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微生物:能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非病原微生物:不能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二)致病性的确定——Koch法则: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培养物。;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

第一,应在致病菌株/毒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毒株中无。

第二,如有毒力菌株/毒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毒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毒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毒株。

第三,将菌株/毒株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三)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ID50):能使接种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二、构成病原微生物(细菌)毒力的因素;(一)侵袭力;1定殖与吸附:主要依靠黏附素发挥作用。

病原菌感染动物的第一步是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泌尿生殖道等处,以免被纤毛摆动、肠蠕动和分泌液清除体外。

黏附素是菌体表面具有黏附功能的结构成分:细菌菌毛、某些外膜蛋白和膜磷壁酸等,其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附着在细胞表面。;2抗吞噬和定居:当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后,必然会受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与体液性抗体等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清除。如果病原菌能够逃避和克服这些免疫因素的影响,便可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和定居。

病原菌抗吞噬、清除作用可通过自身的结构成分或合成代谢产物来实现。如炭疽杆菌、肺炎球菌等的荚膜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等。

;3促进扩散和转移

细菌分泌的胞外??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他们的损伤,增加其通透性,从而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病原菌在体内的扩散和转移主要依靠其产生的一些酶类,如:

(1)透明质酸酶:在机体结缔组织中,有粘性的高分子多糖质-透明质酸,具有降低或阻止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扩散的作用,有的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魏氏梭菌等)产生分解它们的酶。;(2)溶纤维蛋白酶(又称链球菌激酶)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能产生这种酶,能将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蔓延扩散.

(3)胶原酶魏氏梭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它能水解动物肌肉中网状结缔组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作用。

;(二)毒素;(2)特性:

a蛋白质,不耐热,一般60-80℃10-30min可失去活性;

b毒性作用极强,1mg纯化的A型肉毒毒素能杀死2000万只小鼠,是已知的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毒素;

c毒性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不同器官有选择作用,如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毒素

d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可用0.4%甲醛脱毒为类毒素,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疫苗免疫接种.

e菌种特异性

;2内毒素

(1)定义: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特质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

;(2)特性:

a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煮沸30min才失活。

b毒性较弱。

c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发热、休克等。

d抗原性较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变为类毒素。

;种类;病原微生物(细菌)毒力

的增强与减弱;(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如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是半强毒菌株在含有50%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上,在50%CO2的条件下选育的;

(5)通过非易感动物,猪丹毒疫苗是将强毒株通过豚鼠370代,又通过鸡42代而成;

(6)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毒力基因或使其失活.

;2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如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小鼠,猪丹毒杆菌通过鸽子等.;病毒的致病性;三病毒的致病机制;正常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