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
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
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对“时间”这个可以计量的量,掌握单位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
测量,是认识时间概念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认识了时间单位“秒”之后,安排对分与秒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
上认识时间单位的系统;在认识单位后,安排对其计量工具的认识,包括钟
面、电子表和秒表,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学
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入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
间,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学校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材充分利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时间概念。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
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
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
动前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
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教材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
解决能力。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
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
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同时,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针对例2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到
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中给出了“数格子”和“计算”两种方法,不要求
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1)主题图由四幅情意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
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
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
(2)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
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活动蕴含了锻炼身
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在主题图的教学之后,教材直接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
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认识钟面上的秒针,进一步理解钟介绍钟面上
刻度的含义。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3幅连续的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
1分=60秒。至此,应使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3)介绍常用的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电子表和秒表,明确各自用途。
(4)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究竟有多长,帮助学生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1)看课件
2.例2(解决问题)
(1)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
的多样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