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学习课件.docx

医学资料 按摩推拿三伏灸、九毒日学习课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艾灸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施以艾灸,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说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如果说艾灸有副作用,主要是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不适。所以尽量要有专业人士指导施灸以保证效果。

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根据调理疾病不同,所需要的艾灸时间周期不同,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按专业人士指导调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借三伏之势,祛人体之寒~寒湿淤堵,久之成瘤,恶化成癌

——治寒防癌,必用火;

伏前灸·通经络——6月6日~6月17日,共12天

1、经络不通,寒湿没出路

2、气血不足,寒湿行不动

初伏·搜湿——2019年7月16日~2019年7月25日,共10天

在伏前灸的基础上,承前启后,整理脏腑湿气,为后续化湿、排湿做准备;

中伏·化湿——2019年7月26日~2019年8月14日,共20天

阳气不升,则湿气不化;

末伏·排湿——2019年8月15日~2019年8月24日,共10天

集中排湿气,祛寒气;

伏后·固本——经历搜湿、化湿、排湿的过程,身体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伏后灸一定要巩固一个月。

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要有耐心坚持调理。

适应证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

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

一、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

二、寒湿、气郁、血瘀、肥胖等体质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艾灸方法

温和灸:调理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距离穴位2-3CM,以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雀啄灸:调理常见急性病

艾灸时间

1、突发性、偶发性疾病:只需要艾灸一两次即可,不用限制时间和次数,以情况好转为宜。

2、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之后隔一天灸一次可持续半年。

3、养生灸:每月灸三次或者五次,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忌生冷、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适宜艾灸。

颜面五官部位和有大量血管部位不艾灸。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者不宜艾灸。

5、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60度左右为宜,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

6、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用热水,高于体温的,40~50度左右即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艾灸后4个小时之内不不要接触冷水

7、艾灸时需要我们保持情绪稳定,太过于高兴或悲伤都不利于艾灸,在这种情况下施灸,效果会大打折扣。

8、灸后保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唯食素净最适宜。

艾灸后出现反应代表什么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或涌泉穴时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

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艾灸后出现水泡

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体内寒湿重

水泡是黄色的,说明体内是郁热

水泡是血水样的,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出现水泡后不用担心,小水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可以用针刺破,然后用罐将里面的脓水尽量排出。

九毒日

不管你愿不愿意,进入农历五月,全国都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全国各地“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变化大”这种情况成为家常便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