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诊断按诊图文.pptx

中医诊断按诊图文.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按诊图文

汇报人:xxx

20xx-03-20

目录

CONTENTS

中医诊断基础概念

按诊手法与技巧介绍

常见病症按诊图文解析

辨证施治原则下按诊应用

现代科技辅助下按诊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与提高建议

01

中医诊断基础概念

中医诊断学定义

中医诊断学重要性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对于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ju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按诊定义

按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补充望、闻、问三诊的不足,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在某些情况下,如病人昏迷、语言障碍等,按诊成为获取病情信息的主要手段。

按诊重要性

按诊原理

按诊依据的是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和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ju部与整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触摸、按压体表某些部位,可以了解体内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

按诊方法

按诊的方法包括触、摸、按、叩等手法。医生通过手指的灵敏触觉来感知患者体表的异常情况,如肿块的硬度、大小、形状、边界等,以及ju部的压痛、反跳痛等。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望、闻、问三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图文结合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将文字描述与图像展示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按诊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图文结合意义

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通常会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来辅助说明按诊的内容。例如,可以用插图展示人体各部位的穴位分布和按摩手法;用表格列出不同疾病的典型体征和按诊要点等。这些图文结合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按诊的知识和技能。

图文结合实例

02

按诊手法与技巧介绍

用指端或指腹轻轻触压病人体表

适用于浅表部位,如肌肤、手足等

可感受ju部的温度、湿度、硬度、肿块等

触压时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用力

01

02

03

04

用掌心或掌根对病人胸腹等部位进行按压

可感受ju部的压痛、反跳痛、搏动等

适用于较深部位,如脏腑、经络等

按压时要平稳、有力,避免震荡和滑动

用肘部对病人背部、腰部等部位进行按压

可感受ju部的紧张度、僵硬感、条索状物等

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较深的情况

按压时要适度用力,避免过轻或过重

02

03

04

01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诊断需要掌握不同力度

浅表部位宜轻按,深部脏腑宜重按

肌肉丰厚处可适当加力,敏感部位要轻柔

随时询问病人感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03

常见病症按诊图文解析

医生用指腹轻轻按压患者太阳穴、百会穴等头部穴位,观察患者反应及表情变化。

图文展示

头痛按诊可帮助医生判断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病因。如太阳穴疼痛可能与肝阳上亢有关,百会穴疼痛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

解读

医生用手掌在患者上腹部进行轻柔按压,观察患者疼痛反应及疼痛部位。

胃痛按诊可帮助医生判断胃痛的性质、病因及病位。如上腹部疼痛可能与胃炎、胃溃疡有关,左上腹部疼痛可能与胰腺炎有关。

解读

图文展示

图文展示

医生用拇指或掌根在患者腰部进行按压,寻找压痛点及观察患者疼痛反应。

解读

腰痛按诊可帮助医生判断腰痛的病因及病位。如腰部两侧疼痛可能与腰肌劳损有关,腰部中间疼痛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

失眠按诊

便秘按诊

发热按诊

医生可按压患者神门穴、内关穴等穴位,观察患者反应,以判断失眠的病因。

医生可在患者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观察腹部是否有硬块或压痛,以判断便秘的严重程度及病因。

医生可用手背触摸患者额头、手心、脚心等部位,感受其温度及出汗情况,以判断发热的程度及病因。

04

辨证施治原则下按诊应用

热证辨别

热证表现为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等症状。按诊时,医生可触摸患者皮肤,感受其温度偏高,甚至有灼热感,脉象数而有力等。

寒证辨别

寒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喜温恶寒等症状。按诊时,医生可触摸患者手足,感受其温度偏低,肌肤冷凉,脉象沉迟等。

按诊要点

在辨别寒证和热证时,医生应注意触摸患者的体温、肌肤的润燥、脉象的浮沉迟数等,以获取准确的诊断信息。

1

2

3

实证辨别

虚证辨别

按诊要点

虚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症状。按诊时,医生可触摸患者肌肉,感受其松软无力,脉象虚弱无力等。

实证表现为形体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气粗等症状。按诊时,医生可触摸患者肌肉,感受其紧实有力,甚至有疼痛反应,脉象实而有力等。

在辨别虚证和实证时,医生应注意触摸患者的肌肉状态、脉象的虚实等,以获取准确的诊断信息。同时,还需结合患者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