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宿王昌龄隐居》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宿王昌龄隐居①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时,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9.(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指溪水深不可测,王昌龄隐居之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之上。
B.颔联写夜宿此地所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以拟人手法写明月不知主人不在,仍来相伴。
C.颈联“宿”“滋”二字生动传神:“宿”,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写苔藓在滋长蔓延。
D.尾联点明志向,将要归隐与鸾鹤为伴,“亦”字是说要学王昌龄隐逸,实际可能是劝他坚持归隐的初衷。
答案A
解析“‘深不测’指溪水深不可测”错。“深不测”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
10.(6分)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点评此诗:“是昌龄一幅小像。”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本诗描写了王昌龄品格高尚、情趣高雅的隐士形象。②在前三联中,诗人以隐居环境的清静幽深来侧面烘托王昌龄的形象。③在尾联中,连诗人自己也动了离开俗世隐居的心思,衬托了王昌龄清洁高雅的隐士形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