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科学数据云存储环境运维流程与服务要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科学数据
安全技术及基础技术标准研究”成果产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向中国信息协会提出立项,协
会于2021年12月30日组织专家召开了立项评估会,专家一致通过立项评估,协会于2022年1月7日正
式下达立项计划,计划编号为:P2022-09。
本标准由中国信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的起草小组组织起草。
(二)标准制订的目的和原则
科学数据又称科研数据或研究数据,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对支撑各领域科学基础的研
究和应用、推动各领域经济的创新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开放科学正成为重
要的发展模式和全球共识,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核心组成,将会大力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提升科技创
新活动的透明性、可重复性、协作性及最大化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为了确保科学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
的合规使用和有效保护,满足科技创新对科学数据的管理需求,亟需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我国科研数据应用、存储及灾备等问题要有解决方案,
能够有效承接和管理我国各科研领域等大数据汇聚管理和共享服务能力。科学数据领域下的云存储环境运
维流程与服务规范的标准化,能有效帮助我国科研机构提升科研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采用针
对性的运维流程和服务规范,可有序、合理的开展云存储环境的运维和服务工作。然而云存储环境运维流
程与服务规范标准的空白,各企事业单位云存储环境制定独有的、未经过实践验证过的运维流程、服务规
范,以至同类云存储环境在运维与服务过程中极易出现因流程不完善、服务不规范导致的人员投入大、服
务满意度低、职责不清等问题,甚至导致数据丢失、服务中断等各类生产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人力、
时间损失。因此,建立云存储环境运维流程与服务规范的标准规范已迫在眉睫。
本标准适用于为科学数据领域的云存储环境相关运维人员提供平台在线存储、云归档、云灾备等环境
的运行维护与支持服务的参照流程及指引。在数据存储及灾备方面,如果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经过精心规划
和实施,制定合理的云存储运维流程与服务规范,则数据存储管理可以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数据服务,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减轻威胁并提供对数据访问模式和潜在风险的持续可见性。
(三)主要工作过程
(1)立项评估
2021年12月30日,中国信息协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织召开《科学数据云存储环
境运维流程与服务要求》等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
中心党委书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学数据安全技术及基础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负责人)廖方
1
宇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国庆等7名专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8家项目申
请单位代表、浪潮集团等17家数据和通信领域的负责人共计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组听取提
案单位代表对标准编制背景、必要性、主要技术内容等的汇报,对申请项目进行了认真评估和充分讨论,
认为《科学数据云存储环境运维流程与服务要求》等团体标准切合国家关于科学数据的发展要求,填补
了相关领域标准空白,标准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标准研制团队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可行性强。一
致同意标准立项,并对标准在后期研制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2)项目启动及首次研讨会
2022年3月30日,《科学数据云存储环境运维流程与服务要求》等团体标准启动会暨首次研讨会在
北京成功召开。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重点专项“科学数据安全技术及基础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负责人)廖方宇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70
家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14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
中心白鹤鸣代表起草组对标准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围绕标准内容、标准名称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会后,起草组针对启动会前和会上,各单位和专家提出的24条修改建议进行了处理,并对相应的标
准文本进行修改,并于2022年4月15日将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