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2025) .pdf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2025)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知道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知道农民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思考国家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

教学难点:唐朝衰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

一首《垂老别》形象地再现了战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

带来的巨大灾难。从开元年间的盛世繁华到天宝年间的血雨腥风,唐朝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其最终结

局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答案提示:

唐玄宗

升元盛优

安史之乱

iii盛转衮

黄巢起义探料

致命打击

朱温建归梁

唐朝灭亡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教师指导:

唐玄宗统治前期,热心国事、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从而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唐朝迎来了开元盛

世的鼎盛局面,而到了统治后期,唐玄宗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nI~~~I

741742756

重用贤能

励精图治

重视民生

答案提示:陶醉于自己一手缔造的繁荣盛世中,由关注国事转向关注自己,沉迷享乐。

教师指导:唐玄宗认为自己年岁已高,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于是将朝廷的日常政务交给宰相处理,

而边疆的军事事务则交由将领们去负责,他认为这样自己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②唐玄宗真的至此无忧了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并没有,因为在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

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安史之乱。

答案提示: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为夺取中央政权而发动的叛乱。

2、自主学习:

【史料实证】小组讨论:归纳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

倚媚于上,

势位将逼己者,

不闻直曹/

必百计去之。

李杨

林国

甫忠

答案提示: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

享皇帝的恩宠。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材料二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时间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唐玄宗变得安逸享乐,逐渐远离那些贤能的

臣子,而亲近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如宰相李林甫,对于那些权势和地位即将威胁到自己的人,必须想尽一

切办法去消除他们,宰相杨国忠,讨好或奉承上级,而不听取他人的真实意见。

②【史料实证】小组讨论:归纳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