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

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对于秦朝的众多法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们是针对芸芸众生的,形成这一认知的依据之一是《史记·陈

涉世家》中“失期,法皆斩”的记载。然而,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明显地呈现了另外一种

情形:法律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文书中,被当时《秦律十八

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另外,对控制地方官吏的强调还出

现在同一个墓中出土的《为吏之道》这种法律文书上。据此,能比较合理说明的是()

A.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矛盾,应当以考古史料为准

B.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识

C.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自圆其说即可

D.上述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历史解释不同而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史记·陈涉世家》中“失期,法皆斩”的记载,说明秦朝的众多

法律是针对芸芸众生的。但通过睡虎地秦简可以发现,秦朝的法律主要是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

普通人实际上居于次要地位,这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秦律的认知,据此可以说明通过不同类型史料,可以开

阔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知视角,B项正确;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排除A项;对于不同的观点,

应该提倡百家争鸣,但要坚持基本的原则,排除C项;上述两种说法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故选B项。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史记》的缘由:“……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

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

①天人合一②君权神授③自强不息④家国情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文中提到“究天人之际”,这体现了对天

和人关系的探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探讨内容,这种探究反映了古人希望了

第1页/共13页

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愿望,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①正确;君权神授强调君主的权力是由上天

授予的,与题意无关,②错误;司马迁虽遭受极刑,但仍坚持著书,“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

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等信息体现出他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

坚定的信念,这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③正确;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

意识和仁爱之情。这种情怀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与题干信息不符,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且都使用到牛耕,因此可以看出牛

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单凭一幅壁画不能得出“全国普及”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

料只体现耕种的劳动情景,未能体现家庭生产模式,故C项错误;曲辕犁在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4.开宝二年(969年)宋廷下诏:“西南、山南、荆湖等道,所荐举人并给往来公券……盖自初起程以至还

乡费皆给于公家。”这一措施意在

A.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性B.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C.规范选官制度的流程D.排除世家子弟参加科举

【答案】B

第2页/共13页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北宋朝廷颁布法令,对进京应考的举人给予资金的支持,其主要目的是减轻考生的

应考负担,吸引更多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应考举人

的资金支持,旨在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没有体现维护科举制的公平性,也没有涉及对选官制度流程的规

范,排除A项、C项;北宋政府对应试举人的资助是为了让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有机会参与科举考试,并不

是为了将世家子弟排除在科举考试之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在《阿拉伯通史》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