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本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西周礼制,“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春秋时期,诸侯间赠送、赔偿、交换土地的行为非常频繁,甚至发生晋国大夫郗至与周简王争夺土地归属的事件。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B.土地兼并现象逐渐加剧
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传统生产关系遭到破坏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诸侯间赠送、交换土地的行为非常频繁,甚至还发生与天子争夺土地归属的事件,这表明原西周土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井田制逐渐瓦解,传统生产关系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宗法观念的核心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家族和社会秩序,材料未直接体现血缘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开始逐渐形成,土地兼并加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争霸战争频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东汉初,光武帝“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于是“广求民瘼,观纳风谣”,以民间歌谣所反映的民意来监督评估州郡官员的吏治和管治。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舆论决定官员升迁
B.中央监察体系逐渐完善
C.传统思想影响国家治理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依据材料“务用安静”“以民间歌谣所反映的民意来监督评估州郡官员的吏治和管治”并结合所学得出,东汉光武帝的治国理念受到道家“与民休息”、儒家“重民”思想的影响,体现传统思想影响国家治理,C项正确;民意是社会舆论的一种,材料本意是“以……民意来监督评估州郡官员的吏治和管治”,也即民意影响朝廷对官员的评价,进而影响官员升迁,而非“决定”,排除A项;用民意来监督官员,只是监察体系的一部分,仅凭此不能断定监察体系完善,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汉初年与民休息、注重民意的治国理念,看不出政府决策、政令传达情况,不能得出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3.十六国时期,匈奴后裔、汉赵(前赵)国主刘渊说,“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氐人首领、前秦国主苻坚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他们旨在()
A.强调自身统治合法性 B.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D.强化华夏认同观念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依据材料可知,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刘渊和苻坚都强调“帝王无常”,推崇“惟德所授”,这些思想旨在打破根深蒂固的“夷夏之辨”观念,即认为只有汉族才能统治中原的正统观念,他们通过强调德行而非种族来论证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试图获得胡汉各族的认同和支持,A项正确;材料强调天命所受有德之人,而非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突破华夏正统观的影响与束缚,以天命眷顾有德之人的观念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称帝建国寻找理论支撑,有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十六国时期,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占据中原以后称帝王、争正统,中原正统观取代华夏正统观,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社会、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社会认同正统地位的唯一实质性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4.唐代宗大历以后(766-779),以啖助、赵匡、陆淳为代表的“新春秋学”兴起。他们抨击春秋时期的诸侯会盟,否定诸侯霸业,强调《春秋》的经邦意义在于“救时之乱,革礼之薄”“尊王室,正陵僭”。据此可知,“新春秋学”()
A.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官学地位
B.旨在恢复西周传统礼乐制度
C.凸显了强化中央权威的诉求
D.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代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新春秋学”兴起,抨击春秋时期的诸侯会盟,否定藩镇割据的合理性,利用经学为唐王朝服务,伸张中央权威,维护大一统政权,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官学地位,排除A项;材料提及“尊王室”“否定诸侯霸业”,反映对藩镇割据的不满,要求强化中央权威,是为了解决唐朝当时的问题,而非为了恢复西周传统礼乐制度,排除B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揭阳市、韶关市第一学期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检测(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培正、三中、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