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2014年EVD疫情总体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跨陆路边境经航空器跨国和跨洲传播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医务人员感染人数最多首次由联合国协调应对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29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响西非EVD防控的主要因素三西非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落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之一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医院床位/实验室/医务人员数量等严重不足缺乏防控经验公众对于疫情形势没有客观认识,不配合甚至严重抵触固有的丧葬习俗第30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可能与蜱叮咬有关。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新布尼亚病毒及消毒措施。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SFTS布尼亚病毒的理化特性和灭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现存布尼亚科病毒一般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同类病毒在乙醚4℃24h,65℃加热30min或煮沸(100℃)2min以上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5min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10%有效氯的氯消毒剂5min可以灭活病毒。初步试验验证,用β-丙内酯、4℃24h或甲醛4℃7天可完全灭火病毒。第31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环节传染源有关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媒介和自然宿主尚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初步确定养、牛、犬可能是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经媒介蜱叮咬人传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蜱叮咬传播人传人:接触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从目前收集病例资料来看,受SFTS布尼亚病毒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在39岁到83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5%;56%的患者为女性,没有明显性别差异;97%患者为农民,生活在林木覆盖的丘陵地区,发病前曾在田间劳作。第32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第33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特征SFTS国内外流行概况在中国首先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多散发于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病例呈散在分布,从事野外作业人群容易被病毒感染,目前已经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6省市发现SFTS病例。SFTS病例一般始于3月,高峰期在5-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96%;可以延续到11月份。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有报道发现了本病病例第34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概况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272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7.35%。疫情较2014年同期(143例)上升98.60%。时间分布:5、6月开始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进入高峰期;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人群分布:50岁以上占81.99%;农民占83.09%(226/272)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88岁男女性别比为0.89:1,第35页,共5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足口病及病毒特性什么是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的门》幼儿园绘本故事PPT.ppt VIP
- 各地低空经济政策汇编202411.pptx
- 2025年储能电站EMS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docx
- 基于新型单片机计时计费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华为智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解决方案技术主打材料.pdf VIP
- 电力现货市场日前价格和实时价格的预测方法.pdf VIP
- GBT9239.14-2017 机械振动 转子平衡 第14部分:平衡误差的评估规程.pdf
- gmp洁净厂房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pdf
- 2020-202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分析报告.doc VIP
- 贝雷片梁式支架现浇梁计算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