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圖中所示的是一個背斜,一翼倒轉,兩翼部可見到由於層間滑動形成的次一級小褶曲。平臥褶曲——軸面水準或近於水準,兩翼岩層冶近與水準,一翼層位是正常的,另一翼層位發生倒轉。逆掩斷層推覆體:a、正斷層——上盤相對向下位移的叫正斷層平移斷層(走滑斷層):斷層兩側岩塊沿水準方向相對錯動的斷層稱為~,發生水準錯動的岩層實際上是沿著斷層的走向相對滑動,因此也叫走滑斷層。b、逆斷層——上盤相對向上位移的叫逆斷層沖斷層(傾角大於45°)逆掩斷層(傾角25°~45°)輾掩斷層(傾角小於25°)、推覆——一部分上盤覆蓋了一部分下盤。褶皺山系成因板塊碰撞C、當逆斷層的斷層面幾乎近於水準(有時呈波狀起伏),且斷層上盤的位移量較大時,被稱為推覆構造,斷層的上盤被稱為推覆體。飛來峰和構造窗有些推覆體的水準推覆距離可以達到幾十千米甚至幾百千米,使得推覆體可以大範圍推覆到另一些岩層之上,此時,推覆構造的上盤岩塊被稱為外來體,下盤岩塊則稱為原地體。推覆體的前沿部分經常容易被風化剝蝕,而形成一些孤立的岩塊或小山峰,稱之為飛來峰;在一些切割較深的地形處,有時會在推覆體中間露出下部的部分原地體,類似一個小窗口,稱之為構造窗。(二)斷塊山斷塊山——由於新生代的塊斷活動,使一些斷塊強烈上升所形成的山。構造運動主要按時間分為:(古)構造運動——發生於第三紀末期以前;新構造運動——晚第三紀末和第四紀;現代構造運動——五六千年前至現代。斷塊山的山坡一般為急陡的斷層崖所包圍,山形呈地壘式或掀斜式。前者是山體中部上升最大,向兩側下降,如果作多級下降時,則成為複式地壘山。後者是山體的一側強烈翹起,形成主脊和陡崖,另一側只作輕微上升或下降,山坡和緩。三大特徵(見教材):斷塊山內的河流因受斷塊活動而往往發生倒流、改向或重新下切。如恒山斷塊,因北坡翹起,使原來由南向北流(靈邱一廣靈)的一河流倒向南流;又如山西古汾河的南段,由於峨嵋臺(紫金山一稷王山)的斷隆而迫使它在侯馬附近改向西流人黃河。再如廬山自中更新世急速上升後,早期發育的河谷重新下切,造成下游峽谷的產生。河流侵蝕復活 河流襲奪(三)褶皺——斷塊山該類山地的發育先是板塊碰撞、擠壓、形成褶皺山後,由塊斷運動形成斷塊山。准平面——起伏和緩、寬穀殘丘相間的近地平原的地形。第三系、第四系:指第三紀、第四紀沉積的地層。夷平面——(夷:削平)又稱均夷面,是地殼在長期穩定的條件下,由各種動力地質作用對地面進行剝蝕與堆積的統一過程中形成的近似平坦的地面。褶皺—斷塊山其特點是:(1)山體高大,呈地壘狀,山間多斷陷盆地或斷陷穀如天山高4000-7439m,分南、北、中三帶,山帶之間有吐魯番、哈密、艾比湖、尤爾都斯及焉耆等斷陷盆地,北側還有伊犁河斷陷穀。又如秦嶺的北坡有大斷層崖,北接渭河大斷陷穀。(2)山體裂斷升降活動強烈如天山山體強烈上升,但山前卻強烈下沉。根據斷陷盆地堆積層的厚度7000—8000m(R-Q)計算,天山的升降幅度可達11000-15000m之巨。天山山脈四、斷陷穀與斷陷盆地:斷陷穀與斷陷盆地:由塊斷和沉陷作用而形成的谷地和盆地。如:汾河八百里秦川淮河吐魯番盆地滇池斷陷力學機理:地塊回應剪切力產生張應力,張應力把地塊拉張,進而斷裂河流相沉積:沉積物由河流作用搬運而來。湖泊相沉積:沉積物中含有湖泊中生活著的動、植物化石。洪積相沉積:以溝口為中心的半圓形扇狀堆積物。板塊劃分的依據(2)板塊構造說要點:岩石圈板塊重力均衡的位於塑性軟流圈之上,並在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水準移動,板塊與板塊之間或相互離散,或相互會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構造運動。印證:每一板塊內部較穩定,而兩板塊交界的地方常有火山、地震、擠壓褶皺、斷裂、地熱增高、岩漿上升和地殼俯衝等。相揹運動:美洲與非洲分離,太平洋與美洲分離?太平洋與美洲不能說是分離!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