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讲义 (四) 厚植人文精神 强化法治观念.docxVIP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讲义 (四) 厚植人文精神 强化法治观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厚植人文精神强化法治观念

1.热点情境引领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2.命题视角

视角

要求

中国古代史

了解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和内涵,理解中华文化中人文观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基本史实,认识法律、教化发展与国家稳定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

了解中国近现代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中国法治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影响

世界史

了解古希腊哲学、罗马法的发展,理解其与近现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法律建设的关系;理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认识西方法律与中华法系的区别,进而感悟法律和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价值

1.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的法治观念

(2023·全国新课标卷,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答案A

解析“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性恶》,荀子主张隆礼重法,重视法与罚对人性的规范,而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亦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因此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在于法治,故A项正确。“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选自《孟子·离娄上》,体现了孟子所主张的“仁政”,B项错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论语·为政》,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C项错误;“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选自《道德经》,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D项错误。

2.近代中国法治化进程

(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法律体系被逐渐打破,因而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由此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说法正确,但过于片面,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

3.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文艺复兴

(2023·湖南卷,13)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位意大利诗人在残酷的命运面前非常淡定,主张追求财富,强调人的荣誉,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个性的体现,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待宗教和社会进步的态度,排除C、D项。

4.中国德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

(2023·1月浙江选考,23)(18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

“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1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