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园林常见弱寄生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二零一三年十月课件.ppt

园林常见弱寄生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二零一三年十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常见弱寄生性病害

的识别与防治二零一三年十月一、园林弱寄生性病害概述与分类弱寄生性病害是指园林植物被寄生性较弱的真菌、细菌侵染后所引发的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常常与园林植物遭受环境胁迫(高温、冻害、日灼、旱涝、盐碱、重金属、土壤透气性以及有害气体等)有关,而且一旦发生,往往具有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难以防治等特点。1.从病原种类上分类:(1)真菌性病害:溃疡病、腐烂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灰霉病等。(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枯萎病等。2.从发病部位上分类:(1)枝干病害:溃疡病、腐烂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2)根与茎基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根朽病、紫纹羽病、白纹羽病、镰刀菌枯萎病等。(3)叶花果部病害:疫霉病、腐霉枯萎病、灰霉病等。杨树溃疡病国槐溃疡病杨树烂皮病苗木猝倒病兰花白绢病《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组柳树溃疡病后期症状柳树溃疡病后期症状竹柳干腐病竹柳干腐病出圃检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如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避免伤根和干部皮层损伤,定植后及时浇水等。加强栽培管理加强出圃苗木检查,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进行消毒处理;重病苗木要烧毁,以免传播。步骤三、腐烂病、溃疡病及黄枯萎病综合防治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树干发病时可喷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80%“402”抗菌素200倍液喷雾;或用波美2度的石硫合剂涂抹病斑。茎、枝梢发病时可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另外,近几年市面上流行的斑腐清、流腐净也有较好的效果。日本白杨、沙兰杨、毛白杨、意大利214杨、新疆杨等较抗病,小叶杨、小美旱杨等易感病。步骤一、根、茎基部病害认知根部病害种类较多,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以及根朽病、白绢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等,主要危害幼苗的茎基部、根部,也危害成株基部。常见的病害为苗木猝倒病。根、茎基部病害概述1.症状识别种芽腐烂型:种芽还未出土或刚露出土,即被病菌侵染死亡。猝倒型:幼苗出土不久,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茎基部侵入,受侵部呈现水渍状腐烂,幼苗迅速倒伏,此时嫩叶仍呈绿色,随后病部向两端扩展,根部相继腐烂,再后全苗干枯。步骤二、苗木猝倒病的识别与防治症状识别立枯型,也称根腐型:幼苗木质化后,苗根染病腐烂,茎叶枯黄,但死苗站着不倒,而易拨起,也称根腐型。。叶枯型:发生在苗木生长后期,由于苗木过于密集,苗丛内光照不足,苗木下部叶片染病腐烂枯死,常造成苗木成簇死亡。幼苗立枯症状立枯病2.病原识别引起本病的原因,可分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侵染性病原,主要是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以下因素:圃地积水,造成根系窒息;土壤干旱,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灼伤;还有农药污染等原因。越冬状况传播方式其他特点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长期连作感病植物,土壤中积累了较多的病原菌:种子质量差,发芽势弱,发芽率低;幼苗出土后遇连阴雨,光照不足,幼苗木质化程度差,抗病力低;在栽培上播种迟、覆土深、揭草不适时、施用生肥等。3.发病规律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选好种育壮苗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加强栽培管理不选用瓜菜地和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地作为圃地。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苗木猝倒病综合防治注意消毒药剂防治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土壤消毒选用多菌灵或配成药土垫床和覆种;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60℃)浸泡2h。1.症状识别发病始自兰株近地茎部,初呈黄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病斑,后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并在根际土壤表面及茎基部蔓延,破坏茎部并感染幼叶和根部,叶鞘、根群产生白色菌丝;被害部位呈水渍状,腐烂变软,发黑,直至叶片枯萎,病菌扩散至假鳞茎,菌核由白色变为赤褐色至茶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叶丛枯死。步骤三、白绢病的识别与防治越冬状况传播方式其他特点以菌核在土中或肥中及未腐烂的残体上越冬,在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菌丝也可在未腐烂的残体上越冬。菌核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在土中可存活数年,借流水、灌溉水、雨水溅射和施肥传播。土壤偏酸,发病最严重,高温多湿天气易诱发病害。4至5月开始侵染,6至8月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迅速,导致被害兰株烂枯死亡。2.发病规律菌核翌年萌发,在土中蔓延,从兰叶基部侵入危害。茉莉白绢病西府海棠类腐烂病2013.4.25西府海棠类腐烂病2013.4.25西府海棠类腐烂病西府海棠类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