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州二中高2023级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欢审题人:曹文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A.“本质在于调查次数的重复”错误,原文是“‘行行重行行’是到处去走,去看,去实践”“要多跑多看。我这点东西就是跑出来的。行行重行行嘛!”,强调实践。

B.“中国人侍奉双亲的‘仪节’”扩大范围,材料一是针对“有些人”而言的。

D.“不只是从外物求得”错误,“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王阳明认为“至善”只能从内心求得。

2.A“多与调查对象开会”,原文“他就能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是因为……”原因是后面的内容,不是因为多开座谈会。

3.C第一段的观点是“我们不能用某一个模式去硬套,也不能机械地搬用某种方法去分析具有不同特点的研究对象”。C.李四光的事例说明要“深入实际,对具体的研究对象做仔细详尽的观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4.都用了类比论证(2分)①材料一将游泳课与写作课类比,说明实践出真知,强调写作要做到“知行合一”。(1分)②材料二将关在屋子里制订计划与对着地图想作战方案类比,否定了不重实践的社会调查方法。(1分)

5.①写作要“从实求知”,这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真实生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做到“修辞立其诚”。(3分)②社会调查要重视社会实践,必须立足客观规律,把握客观事实,虚心诚恳地向被调查者学习,取得他们的信任。(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A.“加拉各村村民却一无所知,这令‘我’感到异常兴奋”错误。法国士兵进入加拉各村进行屠杀,“我”感到兴奋是因为胜利的欢乐以及喝醉等因素,而不是因为村民一无所知。

B.“不谙世事”错误。“我”哑口无言、支支吾吾不是因为不谙世事,而是因为“我”其实对自己所谓的“光荣事迹”内心有愧疚,无法心安理得地讲述。

D。“士兵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错误。士兵们喝醉不是为了掩盖罪行,而是在杀戮后一种放纵等心态下喝醉。

7.CC.“意识到了勋章代表着崇高和荣耀”错误。“我的手伸向十字勋章,把它从胸前摘了下来”说明“我”意识到勋章的获得是一种耻辱,而不是代表着崇高和荣耀。

8.(1)“我”放不下的事情是那位报贩子提的那个荒谬的问题“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使“我”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正不正确,“我”产生了怀疑。

(2)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在回家路上忏悔式的思考。

9.①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②小说着重描写了“我”在参加完庆祝宴请后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战争的前后不同态度,完成了对“我”的形象的塑造。

③小说通过“我”的转变揭示了这样的主题:反对战争,控诉战争带来的危害,比肉眼可见的创伤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扭曲与麻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DF【解析】句意:这两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而行为却是一样的。因此我知道,重要的不在于服饰。“此二君者”,是主语,为了强调,单独成句,在B处断开;“其服不同”和“其行犹一也”结构相似,各成分句,其前后D、F处断开;“翟”作“以是知行之不服也”的主语,结构完整,中间不断开。故选BDF。

11.BB项后一个“易”的意思是“替换”。D项都是使动用法,使……端正/使……兴盛。

12.C【解析】C.“其根据主要是孔子在《春秋》里讥诮、批评那些专权的臣子”错误。由“《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可知孔子只是在《春秋》里讥讽专权的臣子,并没有提及批评,且“《春秋》讥专臣”只是认为孔子具备“尚同”思想的原因之一。故选C。

13.(1)即便夏禹、商汤来为它们谋划,也必定无法更改。鸟儿鱼儿可以称得上是愚昧的了,夏禹、商汤尚且说要因循它们的办法。(“虽”,即使;“谋”,谋划;“云”,说。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我认为分歧由后代的学生产生,(他们)各自致力推行他们老师的学说,这不是两位先师思想的本来面目。

(“辩”,争论、分歧;“生于末学”,状语后置;“务”,致力。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①公孟子与墨子讨论“行”“服”的问题。②程子诘问墨子称引孔子言论。(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孟子戴着礼帽,腰上插着笏板,穿着儒服,来见墨子说:“君子是先讲究服饰之后再有所作为呢,还是先有所作为再讲究服饰?”

墨子说:“有所作为不在于服饰。”公孟子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大的带子,腰悬金剑手持木杖,就这样来治理国家,他的国家治理得很好。从前越王勾践剪掉头发,在身上刺上花纹,就这样来治理国家,他的国家治理得很好。这二位君王,他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