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效果研究.pdf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效果研究.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髙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

效果研宄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秸秆在内的农

业废弃物。采用合理方式处理这些秸秆类废弃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秸秆

的组成成分多样、结构复杂,加上自然环境因子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导

致秸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快速降解。传统农业多采用焚烧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存

在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等不足。用生物降解菌处理秸秆类废弃物已经成为热门方

法,但目前已报道的纤维素降解菌株普遍存在产酶活性低、耐受性弱、稳定性差以

及降解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发掘适应性广、稳定性强的高效降解菌或复合菌群一直

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又是难点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采集了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样

品,分离、培养和筛选了优势降解菌,用菌株各自的优势特点组合构建复合菌群

并优化了其产酶条件,探讨了这些复合菌群对水稻、玉米、小麦、杂草等多种纤维

素的降解效果和降解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丰富农业秸秆降解菌资源库和开发纤维素

降解复合菌剂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

(1)从羊粪、牛粪、鸡粪、尾矿地、堆肥、松树林、杂树林、红树林、河塘底

泥、稻田和菜地等多样化环境中采集了样品,分离出112株纤维素降解菌;刚果红

染色平板显示,74株菌有水解圈,44株菌的D/d2.5。根据内切葡聚糖酶(CMCase)、

滤纸酶(FPA)、P-葡萄糖苷酶(P-Gase)和葡聚糖酶外切酶(C1)等四种降解酶活

力的测试结果复筛了上述44株菌,获得酶活性较高的22株菌;菌株JBN1、CY4-2、

YF9的四种降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在JBN1、CY4-2和YF9菌株中,JBN1

菌株的CMCase酶、FPA酶及P-Gase酶活性均显著最高,均值分别为30.58Uml-1、

13.18Uml-1、10.35Uml-1;菌株CY4-2的C1酶活力显著最高,均值为8.12Uml-1。

滤纸崩解实验表明,在复筛的22株菌中,菌株CY4-2、JBN1、YF9和H17对滤纸

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CY4-2、JBN1、YF9菌株使得7天后滤纸条均明显断裂

成片状,H17菌株的滤纸边缘开始出现明显降解。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

示,CY4-2、JBN1、YF9和H17分别为粪便芽孢杆菌(Bacillmstercori)、枯草芽孢

杆菌(Bacillussubtilis)、贝莱斯芽抱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和红树林杆菌

(Mangrovibacterplantisponsor),其中H17为新发现的菌株。

(2)基于拮抗实验构建了11组复合菌群。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四种降解酶

活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组复合菌群间,

JC复合菌群(JBN1+CY4-2)的CMCase和C1酶的活性均显著最高,其均值分别

I

为33.86Uml-1、10.82Uml-1;FPA酶活性次之,均值为15.96Uml-1;JYCH复合

菌群(CY4-2+JBN1+YF9+H17)的FPA酶活力显著最高,均值为19.11Uml-1,而

CMCase和C1酶活性次之,均值分别为11.21Uml-1、6.61Uml-1;JC和JYCH复

合菌群间的P-Gase酶活力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复合菌群。CMCase酶的

优化实验表明,JC复合菌群最优条件为:碳源为秸秆(水稻)、28h的培养时间、

34°C的培养温度、初始pH为6;JYCH复合菌群最优条件为:CMC(羧基甲基纤

维素钠)为碳源、26h的培养时间、41°C的培养温度和初始p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utian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