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三导学案:第课《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docx

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三导学案:第课《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

组稿:程丽杰郭子毅审稿:郭庆文时间:2017、3、17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5—7节,积累文言知识(重点)

2、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并思考孟子仁政思想对今天社会发展的意义。(重难点)

3、熟读并背诵全文,体会孟子散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结合注释疏通课文5-7节文意,解决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数罟不入洿池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树之以桑(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非我也,岁也(7)王无罪岁

2、特殊句式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树之以桑

(3)非我也,岁也

3、翻译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写出句式类型)。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研读讨论

(1)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2)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三、理解性名句默写.

1、《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认为自己于国尽心的句子是:,,;.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比喻的方法委婉地回答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提问,相应的语句是:,。,,。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顺应自然,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出王道之始后进一步提出了养民的措施:

,,;,

,;,,;

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

6、《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对比的手法批评当时社会不平等,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育人读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教育工作10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