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介入放射治疗;三、肋间动脉
肋间动脉共10支,均起自胸积极脉,右侧支气管动脉约50%从右侧3-5肋间动脉起始。约有5%的脊髓动脉与肋间动脉、肋间-支气管动脉干或支气管动脉存在交通,甚至直接开口于肋间动脉。因此,在支气管动脉造影时,造影剂轻易误入脊髓动脉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脊髓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四、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分左锁骨下和右锁骨下动脉,前者直接由积极脉弓发出,后者起始于头臂干。
;;第二节有关介入技术;;球囊导管导管前端有一球囊置入血管内,充胀球囊,阻断血流后,注入栓塞物,可防止栓塞物返流入正常血管导致误栓;2、栓塞技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剌插管法,可以股动脉、颈动脉、腋动脉或肱动脉以及股静脉等插管。先行诊断性血管造影,在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病变血管构造、血液动力学变化之后,将导管尽量靠近病变部位,缓慢推注栓塞物,在栓塞过程中应不停监视导管的位置和栓塞后病变的变化。栓塞结束后要行造影复查,观测栓塞效果。
3、临床应用:控制出血、治疗肿瘤、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等。
;4、栓塞治疗的反应与并发症
器官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可引起疼痛、发热,还可有恶心、呕吐、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这些反应,有人称之为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syndrome)。一般在1周内逐渐减轻、消失。
在选择应证、仔细操作的状况下,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栓塞物误入正常血管,可导致正常器官的缺血、梗塞或坏疽等。;二、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ntraarterialinfusion,IAI):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措施,建立由体表到靶动脉的通道(导管),再由该通道注入药物到达局部治疗的一种措施。
IAI的基本措施:经皮穿刺,动脉内插管至靶动脉,再以等量于静脉给药的药物剂量甚至较小的剂量动脉内灌注,就使靶器官药物浓度提高和通过多种措施延长药物与病变的接触时间,而外周血药浓度不增长,到达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第三节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二)支气管造影影像学征象:
(1)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增粗、扭曲、新生血管增多,呈网状、簇状,分布紊乱;(2)肿瘤血管的侵蚀破坏:体现为肿瘤血管的狭窄、闭塞、僵直和肿瘤包绕征;(3)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区有丰富的小支气管动脉分布,呈网状或丛状。
(三)适应征和禁忌征;;肺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的变化;锁骨下动脉穿刺药盒导管植入;;;肺癌化疗药物灌注化疗前后;;二、大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一)、临床基础
肺具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大咯血重要源于支气管动脉,少数来自肺动脉。大咯血常以肺结核、支扩、肺癌等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引起大咯血为多见。
(二)、支气管动脉造影影像学征象
可见造影剂从病变受累的支气管动脉溢出,是活动性出血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为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曾粗、迂曲、紊乱或呈丛状及支气管静脉提前显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