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方竹低产林科学规划和改造技术应用及成效分析
摘要: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是当前林业生产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方竹作为我国特殊的一种经济竹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优点,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方竹低产林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方竹产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及其成效分析,为方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方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竹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这无疑为林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方竹低产林现象普遍存在[2]。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方竹的产量,更对其品质构成了潜在威胁。低产林的存在,不仅使方竹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更对林农的积极性和整个方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低产林改造技术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方竹林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促进方竹产业的健康发展[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林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1方竹生物学特性
方竹原产于我国西南,现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和广西等省区。其形态独特,木质化程度高,含二氧化硅达70%,常呈乔木或灌木状,高3~8米,节间长8~22厘米,呈四棱形。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棕壤最佳。多生于海拔1300~2200米的温凉、湿润、多雾的山地高山丛林,常与其他阔叶乔木、灌木组成混交林。生长周期短,3~5年即可木质化,但单株生命周期为7~8年。秋末冬初形成紫色花穗。方竹经济价值高,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助于肠胃蠕动和防治疾病。
2方竹竹林低效成因
2.1密度过大
方竹竹林低效的核心问题是竹林密度过大。密度过高导致竹子间生长空间狭窄,养分和水分竞争激烈,限制竹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并可能引发形态扭曲和生长不良[4]。此外,高密度还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光照不足,抑制竹叶的光合作用,对竹子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最严重的是,高密度竹林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便利条件,一旦暴发,难以控制,给竹林带来重大损失。
2.2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方竹竹林低效的原因中,年龄结构的不均衡是一个核心问题。首先,当竹林中老龄竹占据主导地位,而年轻竹子数量稀少时,将减缓竹林整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老龄竹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可能枯死,直接导致竹林产量下降[5]。此外,老龄竹占据大量生长空间,使得年轻竹子难以获得必要的生长条件,进一步限制了竹林的发展潜力。其次,年龄结构的不均衡还会影响竹林的光合作用效率。老龄竹的叶片老化,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而年轻竹子尽管光合作用能力强,但数量不足,使得整体光合作用效率受限。这将降低竹林整体的光能利用率,从而影响竹子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最后,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竹林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老龄竹的抵抗力较弱,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一旦病虫害暴发,可能迅速扩散至整个竹林,给竹林带来重大损失。
2.3竹-木结构比例失调
方竹竹林生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竹木结构比例失衡。这种失衡指竹林中竹类植物与其他乔木或灌木的比例不当,对竹林整体生长有显著影响[6]。当乔木或灌木比例过高时,它们占据过多生长空间,使竹子无法获取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养分,降低生长速度和产量。此外,根系竞争和病虫害风险也会增加,对竹林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2.4病虫害严重
方竹竹林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病虫害的频发。病虫害对竹子的生长和产量造成直接冲击,进一步可能恶化整个竹林的健康状况[7]。首先,常见的虫害,诸如:竹象鼻虫和竹螟,对方竹的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竹象鼻虫主要侵害竹笋和竹秆,导致竹笋形态异常、破裂,竹秆畸形、斑驳,这些状况严重损害了竹子的品质,降低了其市场价值。竹螟则主要侵害竹叶和竹秆,使得竹叶枯黄、脱落,竹秆受害后出现黑斑、裂纹,这进一步影响了竹子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此外,病害也是导致方竹竹林效益低下的重要因素。例如,竹秆锈病会在竹子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形成病斑,使病部发黑变脆,严重时可能导致竹子枯死。这些病害不仅阻碍竹子的正常生长,还可能引起竹林整体产量和质量的下滑。
3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3.1抚育
首先,对于竹林的年龄结构和密度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保留1~4年生的竹子,并控制各年龄留养的比例,同时根据竹林的实际情况调整立竹密度,确保竹子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达到最佳状态[8]。调整立竹密度的原则:砍密留稀、砍细留粗、砍老留新、砍弱留强、砍病留壮,无高伐桩、无老病竹、无纤细竹、无倾斜竹、无集聚堆,另外散生竹应做到不砍伐或者少砍伐。其次,竹林的垦复也是抚育的重要步骤。
文档评论(0)